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又一个AI学术大佬,有工业界身份了。
清华姚班校友、普林斯顿教授陈丹琦,跟Thinking Machines划上了关联。
没错,就是那个OpenAI前CTO Mira Murati创办,没模型但集齐超多大佬、没产品但刷新种子轮融资历史纪录的公司。
之所以有这样的消息爆出,因为已经有了不少蛛丝马迹。
一则Thinking Machines团队HuggingFace主页上,出现了陈丹琦的名字。
点开正是陈丹琦的主页。
二则,有网友发现陈丹琦的GitHub主页联系邮箱是以Thinking Machines后缀收尾。
△图源:机器之心
而进一步发现,在她账号关注的最新名单中,一眼望去几乎全是Thinking Machines在职科学家。
不过这一消息也并未得到证实。
但如果一旦确认,Thinking Machines就将再添大佬一枚,而Thinking Machines也将是陈丹琦来到工业界的第一站。
陈丹琦被曝加入Thinking Machines
目前陈丹琦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副教授,以及NLP小组的联合负责人。
在她个人主页和社交网络上并没有更新这一动向。
其谷歌学术的联系方式仍是普林斯顿大学为后缀的邮箱。
而再去GitHub主页上看,已经没有「联系邮箱」这一栏。
说回到陈丹琦本人,妥妥大佬一枚。
她是08级清华姚班校友,也是信息学竞赛圈内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选手——CDQ分治算法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2008年,她代表中国队斩获一枚IOI金牌。
而她那篇长达 156 页的博士毕业论文《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更是一度火爆出圈。不光获得当年斯坦福最佳博士论文奖,还成为了斯坦福大学近十年来最热门毕业论文之一。
随后她便前往普林斯顿从头搭建NLP小组。2022年她还斩获了斯隆奖。
因此如果她要是来到工业界,一定是小扎OpenAI等各个顶尖巨头都抢着要。
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似乎她第一站的选择,花落在Thinking Machines。
神秘的Thinking Machines
Thinking Machines,可以说这段时间以来最神秘的AI公司之一。
虽然没有任何技术性进展,但是人才和资本都吸纳得够够的,小扎只能在旁边眼巴巴看着的那种。
刚官宣时,整个创业团队就已经前所未有地豪华了,三分之二的都是以前的OpenAI旧部追随,包括北大校友翁荔。
随后又有两位巨佬担任技术顾问,一个是GPT一作「天才少年」Alec Radford;另一位则是前OpenAI首席研究员Bob McGrew。
即便在小扎斥巨资挖人时,Thinking Machines公司的员工也0人被打动然后投奔的。
而在融资这一侧,今年6月被曝完成了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这不仅刷新了AI领域的融资纪录,也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种子轮融资。
最初,市场传闻该公司的融资目标约为10亿美元,在短短数月内目标金额翻倍。
在那之前苹果和Meta都曾试图投资或收购Thinking Machines,不过都被创始人Mira Murati拒绝了。
好吧,不管陈丹琦有没有加入,外界现在都对这个公司更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