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乌蒙高原上,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为群山披上了一层科技铠甲。在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着场站画面,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架无人机随即如猎鹰般腾空而起,掠过威宁林场农业光伏电站的上空。
这已成为贵州金元新能源电站的巡检日常。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仪和高清摄像头,电站的实时画面与数据被同步传输至贵阳的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不仅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更标志着贵州金元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坚实一步。
“我们正全面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AI视频监控和关键部件在线监测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场站安全与运行质效。”贵州金元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运行部主任罗伟明说。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贵州金元构建的以“省域生产运营中心+省域电力营销中心+区域维检中心”为核心的新能源“2+N”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顶层架构的优化,实现了对新能源场站的集约化、智能化管控。
“贵州金元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作为智慧中枢,目前已接入新能源场站136座,容量882.5万千瓦,并实现省内全部场站调度权的获取,完成省域集中生产调度。”罗伟明说,该中心依托强大的数据汇聚与分析能力,构建了故障诊断系统,全量接收场站遥测、遥信数据,实时检测组串零电流、组串低效、逆变器故障等12种类型故障及异常,并自动诊断生成缺陷工单,实现缺陷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转变,近两年减少电量损失约5000万千瓦时。
此外,贵州金元还创新搭建了国内首家集中功率预测平台,统一气象数据收集和算法迭代。2024年功率预测准确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系统整体建设成本节约50%,每年减少电网考核费用约500万元。
罗伟明介绍,作为“2+N”体系的神经末梢,智慧场站建设则是数字化转型的另一大亮点。贵州金元通过打造以仙水窝电站为样板间的智慧场站,实现了“一键启停、视频监视、视频巡检、智能安防、智能消防、智能办公”六大功能,配合生产运营中心的故障诊断系统多维度评估设备健康状态,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数字化转型给贵州金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年均节约业务外包费用3000余万元,2024年“两个细则”度电考核费用仅4.6厘/千瓦时,低于全省平均值,在省内国有新能源企业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