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
创始人
2025-09-02 09:41:49
0

来源:兵团日报

●张燕梅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兵团要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借助科学技术重塑现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化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兵团制造类企业研发新品、生产产品的效率。引导创新主体立足兵团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立足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兵团七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攻克关键性技术,打破技术瓶颈,有重点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部门,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生产技术升级。同时,大力支持传统能源消耗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如:支持煤化工企业聘请专家团队,为企业进行荒煤气、兰炭等产品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鼓励支持煤化工、新材料等企业研发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危险工作。三是做好科技企业的培育工作。科技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能动的因素之一。要着力构建科技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分批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计划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人才。一是做好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对接企业中长期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要进行前瞻性布局,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填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等领域的人才缺口。二是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兵团创新型科技人才专家库,进一步借助对口援疆省市的力量,推动科技援疆向更宽方向、更深领域拓展,实现柔性引才;通过行政推动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引才力度。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管长远、管根本,人才的职业生涯与体制机制紧密相连。要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的专项行动,通过“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等,做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抓科技创新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一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同时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技术产权、知识产权等,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让企业愿意且敢于大胆进行科技创新。二是做好前端部署,有效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衔接,减少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障碍。在科技创新的早期阶段(如基础研究立项、应用技术研发启动前),就主动纳入产业链的需求导向、资源配置和流程标准,使创新链的起点与产业链的痛点、断点形成 “靶向对接”。让创新链从起点就嵌入产业链基因,通过需求对接、协同研发、资源匹配和人才支撑,既能确保科技创新“有用武之地”,又能让产业链获得“持续升级的动力源”,最终从根本上减少成果转化的障碍,实现“创新-产业-效益”的良性循环。三是支持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遵循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鼓励高等院校、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带头优先采购辖区内科技创新产品或服务,通过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此外,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验平台,让消费者或采购者有机会体验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其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接受程度,进而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能为企业愿意创新、敢于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快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政策红利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要构建“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精准支持”的创新生态。容错纠错机制解决“敢不敢试”的问题,兜底支持解决“失败后能不能再来”的问题,分段考核解决“如何科学评价”的问题。三者结合,既让科研人员摆脱“唯成果论”的压力,敢于挑战“从0到1”的突破;又通过制度约束确保资源不被浪费,让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得到持续支持。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对于科技创新可以享受到的金融、税收、奖补等方面的政策,要做好前期的政策宣传,确保创新主体能精准享受到政策红利。对于研发费用较高或属于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主体,相关部门应主动靠前服务,建立科技创新辅导帮扶制度,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辅导,让创新主体对标找差距、持续改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所需的智算平台,全方位、多角度优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为各类创新主体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单位: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党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宁湘直流”配套调峰电源首台主... 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月29日,宁夏腾格里中卫电厂4号机组主变压器精准落位,标志着“...
立足信创,安全互联:解析敏信实... 在信创产业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企业对内部通信工具的自主可控性要求持续升级。作为专注于协同办公领域的技术...
软件管理新技巧:三招掌握软件禁... 在数字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对于软件环境的掌控变得愈发关键。软件禁用与安装监控,这一看似技术...
阿耳忒弥斯计划:人类重返月球的...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离开后,人类已半个世纪未再踏足月球。如今,NASA 的阿耳忒弥斯计划重新点燃...
科技感拉满!“开学第一课”上种... 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记者在各地走访发现,不少学校将AI机器人、科技创新、航空航天等元素融入课堂...
“数据上云”变为“云找数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崔立勇 “AI(人工智能)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必...
日媒:中国高科技公司瞄准日本市... 参考消息网9月2日报道据共同社网站8月31日报道,中国正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其目标是到202...
违章无处逃!博州公安无人机秒变... 近日,阿拉山口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家中的13匹马走失。民警立即操作无人机展开搜索。最终,在距乌兰...
AI拍摄耳机来袭,准高中生立志... 佩戴习惯差异和重量相对较大,成为AI眼镜的明显薄弱点。那么,AI拍摄耳机能解决这些痛点吗? 文|王雅...
冲刺千亿城区 沙市区重大项目“... 塔吊林立的工地、智能穿梭的机械臂、昼夜不息的物流分拣线……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热潮奔涌。沙市区坚持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