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知危)
今天凌晨,苹果结束了今年的秋季发布会。
与过去两年大家调侃新品发布会是 “ 挤牙膏 ” 不同,这次发布会网上声量更大的是 “ 这次牙膏挤爆了 ”。
一小时十二分钟的时间,比以往的发布会紧凑了一些,流程上倒是和以往差不多,从耳机到手表再到手机。
新产品大多是进行一些增量更新:新款 Apple Watch Series 11 新增了高血压预警功能( 并非血压动态监测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推测佩戴者的状态并提醒;增强了Apple Watch 的健康追踪功能,新增了睡眠评分功能,可以分析每晚的睡眠指标,包括睡眠时间和睡眠中断时间,并给出评分。
Apple Watch SE 3 作为售价 250 美元的入门级手表,与之前的型号一样,包含心率通知、跌倒检测和碰撞检测等功能,还提供了几个新功能,包括腕部温度感应、睡眠呼吸暂停通知以及 Series 11 中相同的睡眠评分功能。最重要的是这次 SE 3 吃上了 AOD ( 全天候显示屏 )功能,此前该功能从未在 SE 系列手表中搭载。
新款 Apple Watch Ultra 3 也增加了 5G 连接功能,还把续航时间提升了,苹果官方称一次充电可使用长达 42 小时。
AirPods Pro 3 则是增强了降噪效果,还配备了全新的实时对话翻译功能,不仅能实时播放对方发言的翻译,还能用 iPhone 显示你的说话内容,并翻译成对方的语言朗读出来。
手机方面,则是进行了全面堆料,从背板、屏幕、芯片再到摄像头都全新升级。扩充了存储容量和电池续航,用上了 VC 散热系统,全系支持 WiFi-7 和蓝牙 6 ,并全系列配备了 120Hz 高刷屏,这一点被网友调侃是 “ 史诗级更新 ”。
而这次的发布会,重头戏无疑是 iPhone Air,毕竟这是本次发布会中最特殊的机型,也是近几年里苹果对手机设计改动最大的机型。
从发布会时长来看,14 分钟的 Air 介绍时长也已经超过了数字基础款 iPhone 17 的 11 分钟时长,比过去同价位的 plus 系列有 “ 排面 ” 得多,这足以看出苹果对其的重视程度。
iPhone Air 不在数字系列之中,它更像是 iPhone SE 这样的独立产品序列,你从名字就能看出来,iPhone Air 类似于 MacBook Air,主打的就是一个薄,它被称为苹果有史以来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 5.64 毫米。
它取代了以往发布会 Plus 版本的位置,价格也介于数字基础版和 Pro 版本之间。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有史以来首次计划开启连续三年对 iPhone 进行重大改版,而这个计划就是从 iPhone Air 开始。
但,iPhone Air 真的能成为苹果巩固中间价位的机型市场地位,甚至赢回更多用户吗?
对于后一个问题,答案或许不一定乐观。
有一个致命因素是,为了追求极致的薄,iPhone Air 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只支持使用 eSIM 卡,而国内对于 eSIM 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远不及欧美,同时 iPhone Air 的 eSIM 在国内只有联通一家运营商支持,消费者买单的概率比较小。而大中华地区又是苹果收入前三的重要收入来源市场之一,这个机型相当于缺失了一大块市场。
而对于前一个问题,iPhone Air 售价为 7999 起,iPhone 17 Pro 售价为 8999 起,iPhone 17 售价为 5999 起( 均指 256 GB 版本 )。在同存储容量的情况下,比上,iPhone 17 Pro 只比 Air 贵了 1000 元,但摄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续航也有很大的提升,芯片性能也更强,iPhone Air 的竞争力不明显;比下,iPhone 17 比 Air 便宜了 2000 元,但除了处理器差一些,没什么明显短板,甚至摄像和续航方面都比 Air 要强。
这样一来,iPhone Air 的境地就很尴尬,除非有很多人为新的轻薄设计买单,不然它很难成为一款走量机型,我们反而觉得存储容量加量不加价、量大管饱的基础版 iPhone 17 可能是今年新款里卖得最好的版本。
可以说,为了轻薄,iPhone Air 在续航和摄像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它的推出,更像是一个 “ 三年重大改版计划 ” 中用来打头阵的实验性产品,它有创新性,但并不是颠覆性产品。
苹果如此费大力气介绍 iPhone Air 或许还是为以后做铺垫。
熟悉苹果历史的朋友可能清楚,Air 化并不是第一次在苹果身上发生,2008 年苹果就推出了第一款 “ Air ” 产品初代 MacBook Air ,同样是苹果有史以来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之一,同样有一些当时很创新的设计,比如多点触控板、放弃光驱插槽等,价格定位也同样尴尬 —— 比性能更强大的普通 MacBook 贵了 700 美元,同时也比性能更强大的 MacBook Pro 仅便宜 200 美元。
那款机型销量并不理想,但它为 2010 年款 MacBook Air 奠定了基础。经过重新设计改款后,MacBook Air 在那十年内一直是苹果最畅销的 Mac 产品。
对于手机 Air 化,苹果没准能走出与 MacBook Air 相同的路,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池容量和摄像头技术是很重要的两个参数,且 iPhone 的普通版和 Pro 版也并没有别笨重,手机 Air 化的优势不像在笔记本电脑上那么明显。
事实上,三星今年 5 月也推出过一款类似 iPhone Air 的手机 Galaxy S25 Edge,被视为拉开智能手机轻薄之争的帷幕,但由于价格高昂以及消费者对其耐用性的质疑,销量并不理想。
对于苹果来说,最可能的思路,还是把 iPhone Air 作为折叠手机上市前的实验性产品。
Air 的轻薄化更像是在为折叠屏手机做技术验证,把除电池外的几乎所有主要元件全都塞进摄像头 deco ( 相机模块区域 )里的工程设计、更低功耗高性能的 A19 Pro 芯片、N1 芯片、C1 芯片,似乎都在预示着苹果在为成熟的折叠屏手机铺路
或许,这才是苹果三年 iPhone 改版计划的核心,苹果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颠覆性产品的出现。
撰文:何必
编辑: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