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2025外滩大会开幕式主题发言中,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马毅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虽技术蓬勃发展,却仍缺乏对智能本质的科学理解,人工智能虽然拥有海量“知识”,但不具备真正的“智能”。
马毅回顾了智能演化的四个阶段:从DNA所代表的种系遗传智能,到生物个体出现大脑与感知系统形成的个体发育智能,再到借助语言实现的群体智能,最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他指出,生命进化本质是智能机制的启动,而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仍处于最初级的“种系智能”阶段,依赖海量参数与预训练数据,不仅资源消耗高、效率低,且缺乏个体记忆与自我意识。
马毅表示,智能的核心在于“自我验证与自我纠错”的能力,即能够批判性地审视既有知识,发现错误、修正并完善它。而当前的大模型仅是静态知识的存储库,无法理解其内容,因而才会出现基础逻辑混乱和“幻觉”问题。“虽然拥有海量‘知识’,但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他说道。
展望未来,马毅认为必须将智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与数学课题来研究,聚焦于构建具备个体记忆与闭环自治能力的系统,在可解释的理论框架下推动机器智能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智能”演进。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