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2025年9月10日 第17期
本期看点
“AI+”不是“+AI”
“人工智能+”是当前时代的热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是为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预示着AI将深度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谁在替我接电话?号码保护,隐而有道
隐私号,又称“虚拟号”“中间号”或“小号”,是2010年后,随着O2O(线上到线下)经济的爆发和互联网平台经济兴起,用户隐私保护需求倒逼技术革新的产物。电商、外卖、网约车等O2O服务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每天产生的陌生人通信需求呈几何级数上升,这种高频次、临时性的通信场景推动了隐私号技术的快速普及:通过平台为通话双方分配一个临时的、可追溯但不暴露真实身份的电话号码,实现“通话可达、隐私不泄”。
全球eSIM发展路径与中国战略机遇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近期,我国eSIM业务逐步恢复,为信息通信业的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从全球视角来看,eSIM的发展呈现加速普及态势,市场空间广阔。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数量将达10亿部,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69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Omdia预测,物联网eSIM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6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2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4%。与欧美等eSIM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eSIM产业发展呈现加速追赶态势。
F5G-A典型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元宇宙等新兴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容量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千兆光网络在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已逐渐无法满足8K/3D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远程手术等场景的严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