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在人工智能这个“未来产业皇冠”上,上海“十四五”的答卷尤为鲜活。你能想象吗?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位年轻人,就可能构成一家AI初创公司的全部。
上海的“模速空间”,源源不断吸引着大模型创业者。在这里,晚上七点半开始的沙龙,两百多人的空间座无虚席,会议室的白板墙上,写满算法与推演痕迹,“AI是年轻的,我们也是年轻的”。
上海如何成为开发者首选的创新热土?
创业者 胡彬轩:在做的是一个“AI老师”的项目。
创业者 贾雪丽:你有些idea(想法)和思路,就可以快速去实现一些产品。“模速空间”给了我比较多的一些帮助,比如说在一些资源对接上,我们只需要专心去做自己的产品,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无需庞大团队与资金,依托“模速空间”提供的共享资源和创新氛围,许多轻量级的AI创意正加速走向现实。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火花,同样也照亮着更大规模的突破。记者来到这家成立三年多就跻身头部独角兽的大模型企业,会议室白板墙上写满算法与推演痕迹。
工程师 蔡佳人:这是一个线性注意力的公式,我们的计算量是线性的增长,而在其他架构的模型,它们在上下文越来越长的时候,它们其实是一个平方的增长,所以我们在越长的上下文里面,效率是越高的。
超长文本处理,是下一代AI智能体理解并执行复杂任务的基础。基于这一能力,这家大模型企业今年连续推出五项重磅技术迭代:包括支持原生高清长视频的模型,流畅生成体操空翻、火焰特效等,在国际测评中夺得视频生成第二名;还有面向复杂任务执行的“数字员工”AI智能体;以及汇聚全球超5万开发者的开放平台。
工程师 蔡佳人:我们能在开源的过程中收获到很多。大家还在不断地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去推进,想要探索AGI最前沿的部分。
这里不仅是技术的试验场,更是产业生态的催化剂。通过对创新企业的全方位支持,“模速空间”正让创新从“单点突破”走向“百花齐放”。
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韵:在“模速空间”初创团队能获得普惠的算力补贴,大大降低研发门槛。我们还搭建了人才对接桥梁,组织场景方与创业企业对接会。这里就是一个创新要素高速流动、高效匹配的生态枢纽。
如今,“模速空间”的入驻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年轻开发者 潘越:AI 是年轻的,我们也是年轻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跟我们一起,站在这个时代舞台上,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价值。
上海已构建从底层技术突破、大模型研发,到场景开放落地、产业深度融合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今年,上海通过发放算力券、模型券、设立人工智能战略性基金100亿元,并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全力支持大模型开发与应用落地、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张宏韬:今年上海将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率先开放医疗交通等场景,并利用好人工智能基金,加速优秀解决方案的市场验证和规模化应用,打造最懂开发者的创新之城,成为开发者的首选创新热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