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国庆长假后,杠杆资金入市热情升温。据交易所最新数据统计,截至10月9日,沪深北三市融资融券余额为24455.4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融资余额达24291.94亿元,续创历史新高,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08.04亿元,当日融资增加额仅次于去年10月8日,创历史次高。2024年10月8日,A股融资增加额为1074.86亿元。
具体来看,截至10月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为12332.50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为11884.31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为75.13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两融余额频创历史新高,但从近10年A股各板块、各行业的两融余额变化情况看,结构性差异明显。
近10年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赛道成为两融资金配置的重点领域。2025年9月17日,创业板两融余额达5080.57亿元,而2015年6月18日的两融金额为1038.3亿元。
相应的是, 2025年9月17日,沪深300两融余额为8175.7亿元,2015年6月18日这一数据为1.3万亿元。也就是说,近10年创业板两融余额大幅增长了389.3%,而沪深300两融余额却下降了37.14%。
值得关注的是,“9·24”行情堪称杠杆资金的分水岭。去年“9·24”以来的一年间,创业板两融余额大幅增长145%,沪深300两融余额增长65%。相比之下,在“9·24”之前的2015年6月18日至2024年9月23日的9年间,创业板两融余额仅增长了98%,沪深300两融余额更是大幅下降了62%。
近一年来,科技行业融资余额的增幅呈现加速态势。其中,通信、电子行业近一年融资余额增幅分别达202%、167%;而在“9·24”之前的9年间,通信、电子行业融资余额分别增长-38%、51%。相比之下,近一年,食品饮料、石油石化、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融资余额几乎无增长。
连日来,科技成长赛道股持续飙涨,成为融资客加仓的主流品种。如位居科创板融资余额榜首的中芯国际,截至10月9日的融资余额达150.9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44%。10月9日,因触及300倍静态市盈率红线,中芯国际A股两融折算率被多家券商调降至零。
据了解,沪深交易所2023年修订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明确,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数的A股股票两融折算率为零。截至9月30日收盘,中芯国际的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9月30日中芯国际的融资余额为151.06亿元。
记者查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官网发现,这些券商系统中的中芯国际A股两融折算率均为零。以国泰海通披露的信息为例,除中芯国际A股外,曼恩斯特、永鼎股份、哈空调、宏辉果蔬、天马科技、瑞晟智能、佰维存储等多只个股的两融折算率都被调降为零。受此影响,中芯国际等折算率归零个股10日普遍深幅调整。
上一篇:载人登月“进度条”持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