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如何读懂数据背后的家底与国情?过去看似专业而遥远的统计工作,如今正通过一场“沉浸式”的普法体验,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普通民众的生活——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统计普法主题长廊已于2025年8月正式开放,它以独特的展陈语言,让抽象的统计数据走出报表、融入日常,真正实现“看得见、读得懂、用得着”。
长廊入口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展板上清晰呈现着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及新修订《统计法》的核心要义。这些内容共同传递着一个明确信息,统计数据不仅是数字的集合,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每一个真实准确的数据背后,都连着科学决策,系着民生福祉。
沿着长廊缓步前行,参观者将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统计之旅。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大数据分析,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如今覆盖全社会的统计调查网络,展览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轨迹。这段历史不仅见证着统计技术的进步,更彰显着统计数据在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法规解读区,《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特别设置的“15个不得”行为规范,针对领导干部、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分别列出明确要求。这些规定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保障。正如参观者康鑫钊所说:“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统计数据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长廊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巧妙的互动设计。33个常用统计指标通过可视化图表生动呈现,让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专业概念变得直观可感。“知统计”问答区前,观众们饶有兴致地翻转答题板,在互动中理解统计知识。卡通形象“小薇”“小讯”则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统计工作的日常。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大普查展区。这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了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如何成为摸清国情国力的“全面体检”。每一次普查数据的背后,都是国家制定发展规划、调整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正如展板所示,准确的人口数据关系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真实的经济数据影响产业发展方向,可靠的农业数据关乎乡村振兴战略。
在“我向统计法承诺”专区,不少参观者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种仪式感不仅强化了统计法治意识,更让每个人体会到统计数据的神圣与庄严。一位刚完成签名的大学生赵欣蕊说到,“原来统计数据如此重要,它不仅是国家大事,更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这条长不足百米的长廊,以其专业的展陈、生动的形式和深刻的立意,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专业统计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它让参观者明白,统计数据从来不是冰冷数字的堆砌,而是记录时代发展的“活档案”,是反映社会变迁的“晴雨表”,更是推动国家前行的“助推器”。
如今,这条长廊已成为林西县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每一位到访者,在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今天,读懂统计数据,就是读懂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发展故事。
来源:奔腾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