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10月18日开幕。会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了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落地潜力的十大创新方向,并宣布成立智能骨科联盟。该联盟首批纳入76家成员单位,将推进智能骨科领域临床诊疗规范、技术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落地。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发布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十大创新方向,包括:骨科疾病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个性化3D打印骨科植入物,新型骨科生物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骨科细胞治疗与组织再生技术,罕见、遗传性骨病精准诊疗和多组学技术应用,骨与运动医学个性化智能康复,新型微型与无创诊疗器械创新,老年相关骨病的预防和治疗,骨科创新技术应用规范化研究。
蒋协远介绍,十大创新方向经全国骨科领域临床与科研专家系统研讨后确立,覆盖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是未来3至5年内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落地潜力的创新方向。
当天,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科联盟-智能骨科分联盟成立,首批纳入联盟医院76家。“智能化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在临床路径、科研伦理、技术安全等方面,亟待形成一定之规。”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军强介绍,首批联盟成员覆盖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医疗机构。联盟成立后将推进领域内临床诊疗、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指南规范、专家共识、国家标准的制定,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和推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
上一篇:科学与健康|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