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芯片,我国科学家又有新突破!
创始人
2025-10-24 00:04:59
0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肩负着将设计图纸上的电路图案转印至硅片的关键任务,其中,光刻胶在显影液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了数以亿计晶体管的形态与芯片的最终良率。然而,这个发生在液态环境中的微观过程,始终是无法被直接观测的“黑匣子”,困扰着全球科学界。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高毅勤教授、郑黎明博士与清华大学王宏伟教授、香港大学刘楠博士等,利用前沿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成功揭开了这个黑匣子的神秘面纱,不仅首次捕捉到光刻胶分子在溶液中的真实三维形态,更据此开发出能显著减少缺陷的产业化方案,为先进芯片制程的良率提升扫除了一大障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显影液需要精确溶解光刻胶的特定区域,从而将预设的电路图形精确转移到硅片上。这个在液固界面上发生的微妙反应,其精度直接影响着芯片性能。尽管产业界投入巨大,但由于液态环境的复杂与动态特性,传统观测手段如扫描电镜无法进行原位观察。因此,大家对光刻胶聚合物的溶解机制、相互作用及其缺陷形成机理等基本问题知之甚少。这也导致工业界工艺优化长期依赖于反复“试错”,成为制约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良率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首次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引入半导体研究并取得奇效。研究人员最终合成出一张分辨率优于5纳米的微观三维“全景照片”,一举克服了传统技术无法原位、三维、高分辨率观测的三大痛点。

高毅勤说,首次出现的清晰三维视图带来了一系列颠覆性发现。研究不仅推翻了业界长期认为的“溶解后聚合物均匀分散”观点,还首次在真实三维空间直接捕捉到了光刻胶聚合物之间的“缠结”行为,并由此找到了芯片图案上的缺陷根源——“团聚颗粒”。在工业显影中,由于光刻胶本身疏水性强,这些团聚体会重新沉积到精密的电路图案上,造成如“桥连”之类的致命缺陷。研究团队通过缺陷表征发现,一块12英寸晶圆上的缺陷数量可高达6617个,这是大规模工业生产所无法接受的。

基于这些微观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两项简洁高效且与现有半导体产线兼容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令人振奋:12英寸晶圆表面由光刻胶残留引起的图案缺陷被成功消除,缺陷数量骤降超过99%,且方案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王宏伟说。

“这项研究运用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其应用潜力远不限于芯片与光刻领域。”彭海琳指出,它为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窥探各种液相界面反应(如催化、合成与生命过程)提供了强大工具。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次对液体中聚合物微观行为的成功解码,将推动先进制程中光刻、蚀刻、湿法清洗等关键工艺的缺陷控制与良率攀升,为芯片性能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晋浩天)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晋浩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风口已至,陕西何以竞逐万亿级赛... 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上,参会企业对人形采摘机器人进行现场展示(资料照片)。 在陕...
鄂湘赣企业之间有望实现“一键接... 原标题: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鄂湘赣企业之间有望实现“一键接单” 中国移动赋能新能源汽车...
福医二院的创新之道:以数据存储... 来源:科技正能量 1881年,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泉州鲤城的古厝飞檐,一所名为“惠世医院”的医院在刺桐城...
白酒是由粮食酿造出来的 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实验室里,一组对比数据揭开了酿酒界公开的秘密:同等发酵条件下,高粱的出酒率竟比大...
《疯狂动物城2》IMAX快闪出... 近日,一场以“情绪复健、快乐加倍”为主题的IMAX快闪活动在北京上演:多位职场打工人和保洁阿姨惊喜变...
【活动报名】AI 驱动产业创新... 南山区是全国智能终端创新核心,集聚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终端等企业。当前智能终端正从 “单一功能” ...
粤港澳全运会科技狂想曲奏响未来... 来源:热点解码局 当人形机器人从深海可燃冰中点燃火炬、马拉松选手跨境竞赛无需刹车时,这届粤港澳全运会...
原创 他... 这几天,学术圈又爆出了一桩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 江苏科技大学那位头戴“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
中国国家卫健委:警惕健康科普等...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杨金瑞21日提示,在健康科普...
建龙微纳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建龙微纳(68835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