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10月24日,重庆邮电大学发布7项“数智科技”科学研究创新成果,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其中,重庆邮电大学联合航天八院等单位成功研制的近地轨道高效率功放芯片,目前已应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据了解,近地轨道高效率功放芯片是一款基于氮化镓工艺的芯片。“传统的近地轨道通信芯片,效率一般在25%—30%左右,而我们这一款功放芯片实现了整机效率超过60%,使整个卫星通信的误码率更低、传输信号的清晰度大幅度提高。”参与该芯片研发的重庆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世巍介绍,这款芯片面积不超过3平方毫米,比传统方案的芯片面积节省了50%,整体效率超过60%,具备抗辐照特性,完全适应星载极端环境。技术上,该芯片采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与内匹配设计,100%国产化自主可控。该芯片未来还将拓展至天基雷达、机载平台等领域。
当天,“通导遥融合技术创新中心”“专用量子计算与量子人工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农’数智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在重庆邮电大学揭牌。重庆邮电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平台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智能网联、智慧农业等前沿方向,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协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