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重塑数据与人工智能: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白皮书
报告共计:23页
AI时代下的基础设施革命:企业如何突破数据瓶颈拥抱智能未来
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正超出许多人的预期。2016年斯坦福大学“AI100报告”曾乐观预测,通用型对话代理要到2030年至2040年才会出现,可2022年ChatGPT的问世将这一时间提前了近十年。如今,2025年全球AI市场估值已达244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8000亿美元。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深入企业运营的核心驱动力,但在这场转型浪潮中,一个被忽视的关键问题逐渐凸显——支撑AI运转的数字基础设施,正成为许多企业前行的“隐形门槛”。
在数据经济时代,物理地点已不再只是办公或存储的空间,而是数据创建、处理和交换的核心,更是AI运行的“心脏”。Digital Realty的《全球数据洞察调研》显示,79%的企业正在执行正式的数据战略以指导IT基础设施投资,53%会优先保障数据系统、基础设施及分析工具的投入,84%将数据位置战略与AI路线图结合。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企业面临困境:解锁数据洞察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找到合适的基础设施却成了最大挑战,目前仅37%的企业能真正利用AI根据数据推动实际结果。
一个关键概念正在重塑企业对数据的认知——“数据引力”。随着AI模型对数据的依赖加剧,数据量的增长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相关的应用程序、服务和业务流程围绕其形成生态系统。但这种“引力”也带来了新难题:数据的控制与安全维护变得愈发复杂,企业必须重新规划前后台战略,否则就会陷入数据管理的混乱。更重要的是,数据位置策略和IT基础设施已不能再作为辅助环节,而必须成为商业战略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AI的价值。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将达到22.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7%,谁能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谁就能在这场价值争夺中占据先机。
很多企业误以为,只要依靠云计算就能满足AI的全部需求,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云计算虽是现代企业IT的基础,但在AI场景下存在明显短板:AI应用需要实时响应,而云端数据中心因物理距离较远,难以保证所有情况下的低延迟;训练和部署AI模型需要GPU这类针对并行处理优化的高性能硬件,通用云端环境往往无法充分支持;将庞大的AI数据集迁移到云端,不仅速度慢,还会产生高昂成本;同时,各国对敏感数据的处理地点和方式有严格法规限制,单靠云端难以满足合规要求;长期在云端运行AI工作负载,成本更是会持续攀升。这些问题都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元、更精准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依赖云端。
传统IT基础设施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转型困境。不少企业将AI挑战归结为建模或云容量问题,却忽视了传统基础设施带来的长期限制——延迟、数据移动困难、治理复杂等问题,正悄悄阻碍AI落地。更普遍的“数据蔓延”现象让问题雪上加霜:数据在云端、本地驱动器、邮件、移动设备间不受控制地扩散,没有统一管理策略,导致AI难以高效调用数据。此外,AI人才的稀缺让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支撑转型,而技术战略与IT、基础设施战略的“孤立思维”,又会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这些都成了企业拥抱AI的绊脚石。
想要突破这些瓶颈,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重构数据与AI基础设施,核心在于围绕速度、安全性、简单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解决六大关键问题。在容量规划上,通过主机托管部署私有基础设施,企业可以灵活调整规模,避免过度配置或资源瓶颈;面对复杂的系统整合难题,优先选择预集成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与拥有全球平台和开放生态的合作伙伴合作,能大幅降低整合负担;为减少延迟对AI性能的影响,利用边缘计算、区域数据中心或直接连接主要云的托管资源,让计算更靠近数据生成地,成了关键举措。
同时,合规、风险与可持续性也不能忽视。通过分布式架构、安全私有互联和区域化数据处理,企业能满足不同地区的数据驻留和隐私法规要求;在经过验证的企业级平台上构建基础设施,加强数据管辖、访问管理和审计控制,可有效降低声誉受损或经济处罚的风险;而采用能源优化硬件、先进冷却技术和绿色数据中心,则能在满足AI高能耗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是当下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日益关注的重点。
重构基础设施并非单纯的技术升级,更需要企业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战略思维。各部门分散应用AI会导致效率低下、成本激增,只有将AI战略与数据中心战略、整体业务战略深度协同,推动技术与文化的双重转变,才能最大化全域数据价值。从行业实践来看,这样的重构已带来显著成效:全球技术分销商Macnica通过适配AI的数据中心,将机架密度提升一倍;AI基础设施提供商CoreWeave借助高密度主机托管解决方案,部署速度加快2倍,实现快速创收;TaaS提供商Geyser则在两周内完成云冷存储上线,速度比同类平台快8倍,还降低了90%的网络带宽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评估自身AI成熟度同样重要。目前仅22%的企业能将AI作为业务模式关键部分,并拥有分布式数据战略,而到2030年全球AI采用率将增长37.3%,竞争对手的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在选择数据中心合作伙伴时,企业需要关注其基础设施是否针对AI优化、能否满足计算与冷却等技术需求、网络覆盖是否匹配目标区域、是否具备开放的技术生态系统,以及能否保障合规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这些都是确保长期AI就绪能力的核心要素。
如今,智能基础设施的时代已经到来。系统和平台不再只是支持数字化运营,更融合了AI、机器学习、实时数据处理和自动决策能力,具备自适应、预测和自我优化的特性。对于企业来说,重塑数据与AI基础设施,不仅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挑战,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智能经济中占据主动。这场基础设施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的竞争力,而那些率先行动、突破瓶颈的企业,必将成为AI时代的领跑者。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3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