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山西省“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重点科研项目“中非药用植物调查与研究”启动会在山西省针灸医院召开。这场由省卫健委统筹推动的跨洲际科研行动,以中医智慧为纽带、现代科技为工具,依托山西数十年援非医疗积淀,正式开启中非传统医学深度互鉴的新探索,成为山西践行国家战略、拓展中医药全球视野的鲜活实践。
“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绝非传统概念的复刻,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传承为根、以科技为翼、以全球为界”——“神农”象征对中医药精华的坚守与世界医药智慧的吸纳,“尝”则体现用现代科学方法解码传统药用资源价值,“百草”更涵盖全球范围内的药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诊疗技术。此次山西锚定非洲开展联合研究,正是对这一内涵的精准落地:非洲拥有南非博士茶、加纳苦木等丰富药用植物资源,却长期缺乏系统化开发能力 ,而山西在中医药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及援非医疗领域的积累,恰好形成能力互补。作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十大伙伴行动”中传统医药合作的延伸实践,该项目从启动之初就承载着“互利共赢”的合作基因。
启动会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构建起跨地域、多学科的科研协作网络。山西省卫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现场指导,全国老药工刘根喜工作室、山西中医药大学柴智团队、省针灸医院郝重耀团队及驻喀麦隆、多哥、吉布提的援非医疗队核心成员共同参会,形成“临床一线+实验室+传统经验”的三维支撑体系。会上披露的前期调研显示,山西援非医疗队已在非洲多地发现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种群,其分布特征与当地疟疾、热带皮肤病等常见病防治需求高度契合,这为项目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成为此次联合研究的鲜明特色。山西中医药大学柴智团队介绍的技术支撑方案显示,其依托中药化学实验室配备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精密设备,可实现药用植物中生物碱、萜类、多糖等复杂成分的精准分离与定量分析,就像为非洲药用植物做“基因测序”——从提取有效成分到鉴定分子结构,从评估安全性到验证药理活性,每一步都以数据支撑科学结论。这种“中医理论指引方向+现代仪器解码成分”的模式,既避免了传统认知的局限性,又守住了药用植物研究的传统根基。
会议明确的实施路径更凸显科研闭环思维:由郝重耀院长牵头统筹,驻非医疗队承担“前端勘探”,负责药用植物实地采集、生长环境记录及民间应用调研;柴智团队与刘根喜团队聚焦“中端解码”,重点完成三种首批筛选药材的成分分析与药性研究;建立月度进展汇报机制实现“全程质控”,确保研究与临床需求紧密衔接。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负责人强调,研究不仅要明确非洲药用植物的科学价值,更要探索“中方技术+非方资源+双方需求”的合作模式,让科研成果既能服务非洲民生,又能丰富中医药诊疗体系。
从全球视野看,此次合作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探索。近年来,中国已与非洲多国签署传统医学合作备忘录,在津巴布韦等国设立中医药中心,复方青蒿素抗疟项目更成为中医药惠及非洲的典范 。山西此次启动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这种合作的深度——不同于单一产品输出,而是通过联合调查、共同研究、成果共享,推动中医药从“技术输出”向“标准共建”“文化互鉴”升级。正如全国老药工刘根喜在会上所言:“解码非洲药用植物,既是为中医药宝库添新材,也是用科学语言讲好传统医药故事。”
目前,项目已进入首批药用植物样本整理阶段,援非医疗队正按规范开展补充采集,实验室技术团队同步完成检测方案调试。随着研究推进,山西有望在中非传统医药合作领域形成可复制经验,为国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战略贡献兼具地方特色与科技含量的实践样本,让“新时代神农尝百草”的智慧在全球舞台绽放新光芒。
来源:山西省卫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