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块“金字招牌”。多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在178个国家高新区排名保持首位,去年近10万亿元的总收入占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约六分之一。从当年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一区多园”,中关村的版图在扩大、实力在增长,创新创业的氛围愈发浓厚。
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曾站在互联网风口之上的中关村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坐拥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院所,这里又如何持续做创新的破风者、领头羊?
创新成果转化的逻辑正在改变
2024年,中关村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74.7件,是2020年的1.8倍。如此丰硕的创新成果如何转化,是道难题,但也是中关村继续突围的必答题。
过去,成果转化链条上先是发现新技术,然后是概念验证、中试实现工程化,最后逐步完成产业化。“如今,成果转化链条需要进一步缩短。”昌平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金勤献从事成果转化30年,曾担任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一批成果在他手中加速落地。在他看来,新一轮创新竞争中,概念验证的同时还得价值验证,更早判断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
在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上,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已位居榜首。“面对前端如此大的研发量,再按过去的流程一步一步验证,效率太低。”金勤献认为,反推寻找前面的哪些创新符合后面的商业价值,成果转化便能更有效。区别于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会影响物理世界,实现全栈式智能,更需要打通创新链和价值链。
一些行业的巨头已经悄然开始垂直整合,通过控制产业链上下游的方式来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比如,OpenAI就通过自建芯片、能源等基础设施实现AI全产业链。
在北京,谁该承担这样的反推、整合任务?金勤献说,过去科研院所更有发言权,但现在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太多,科研院所有时与产业需求对不上。这就需要更多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和聚集专业人才,汇聚最聪明的大脑,破解关键核心问题。他以2018年北京成立的智源研究院为例,智源聚焦人工智能吸引了专业人才,其中不乏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在投资、产业化方面也有涉及,大家互相碰撞解决关键问题,也因此衍生出多个公司,全球最大万亿级模型等一批成果在此诞生。
“想要加速这样的颠覆式创新,政府部门也要做好预判,改革的速度也要跟得上创新的速度。”他直言,过去面对一些创新技术,政府部门审批监管习惯性参考国外经验,但现在中国很多原始创新跑在最前头,政府部门就需要先预判学习,开创自己的模式。
拔尖人才得适配产业变革需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能不能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关键得看有没有高水平的拔尖人才。
中关村拥有中国“第一阵营”的人才。“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聚集了一个国家最好的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关村,这是科技创新最核心的优势。”金勤献说,中关村还有很好的创新氛围,大家围绕着技术创新的本质逐步走向商业化。
但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人才培养还要破除与现实需求脱钩滞后问题,适配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真实需要。在他看来,创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个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队伍来支撑,那教育层面就要培养更多顺应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比传统产业,未来产业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未来产业正在进入导入期、发展期,较长一段时间里会持续有进展,就需要大量人才支持,但高校里传统的培养体系还不够。”金勤献说,为了聚焦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北京中关村学院、上海创智学院等陆续成立。这些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体系、研究方式上打破传统边界,培养天才、偏才、怪才。截至2025年6月,北京中关村学院累计招收博士生600名,建成6个联合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承接31项科研项目。
“掌握人才优势的北京,更要持续涵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生态,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金勤献说。
鼓励冒险的同时也要容忍失败
“随着人才浓度达到临界点,北京的创新成果将在未来三五年迎来爆发。”青年科学家丛君状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亲历者。2017年,他从中科院毕业后,开始运营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这也是国际上为数不多可提供全环境下纳米级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团队。
在丛君状看来,在当下创新生态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因身处市场一线,对产业具体问题把握更精准,研发方向能紧贴产业需求。和其他创新主体相比,企业能够围绕市场需求,把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串联起来,形成可以落地的产品和方案。
如何让企业愿意投身研发啃“硬骨头”,成为科技创新的“冲锋队”?“企业创新是有自己的动力的,有投入和反馈的闭环。但目前企业顶级的创新力还不够,同质化竞争太严重,比如发现了一个抗癌药的靶点,几百家公司同时做。”金勤献说,企业自身要有更强的定位能力和使命感;政府部门要维护好公平竞争,打造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包括投资方等在内的全社会也要营造包容的创新氛围,鼓励冒险创新,容忍创新失败。
“中关村和硅谷、剑桥的差距正在快速缩短。”金勤献直言,中关村在人才体系、创新氛围、改革措施上都具备优势,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已打下基础,未来还应在不同领域、范围里先行先试,走在前面,争做时代创新的引领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