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凤凰”刚卷着风浪离开台海,台当局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搞得彻夜难眠。4艘大陆海警船在关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后,悄然进入金门水域,这波“隐身”操作直接让台“海巡署”陷入高度紧张,开启全天候高强度戒备模式。
中国海警
AIS系统简单说,就是船舶的“电子身份证+实时定位器”,由甚高频通信设备和GPS定位系统组成,能自动向周边船舶和岸台发送船名、航速、航向、位置等关键信息,也能让相关部门掌握船舶动态。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要求,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500总吨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通常都要保持开启,但对于海警船这类执法船只,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全天候开启,关闭系统隐蔽航行轨迹,本身就是合法合理的操作。
可这个常规操作,到了台当局眼里就成了“大威胁”。凤凰台风警报解除当天清晨7点多,台“海巡署”第12巡防区察觉,有几艘大陆海警船关闭了AIS系统。到了9点,4艘大陆海警船驶入金门水域,以整齐的纵队列向东航行。
台“海巡署”
这一下,台“海巡署”彻底忙乱起来。他们立刻调动4艘巡防艇并航监控。直到上午11点,大陆海警船在完成相关执法巡查任务后,主动驶离金门限制水域。即便如此,台“海巡署”事后仍承认,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神经高度紧绷,不敢有丝毫懈怠。
事件发生后,台“海巡署金马澎分署”公开表示,为了应对所谓“大陆海警威胁”,他们已经不分昼夜、不管天气海象如何,都要维持全天候高强度的监侦、反应及部署能力,24小时盯着相关海域动态。这种“不敢睡觉”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被大陆海警的执法主动权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有意思的是,台“海巡署”还自作多情地分析,这次行动距离上次已经超过1个月,猜测大陆是想通过“间歇性、改频率”的模式,测试他们的全时段应对能力。
这番解读未免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陆海警的行动根本不是为了“测试”台方,而是基于维护海域权益的常规部署,反倒是台当局的过度解读,把自己的不自信暴露得明明白白。
事实上,台当局故意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大陆海警在台海相关海域开展执法巡查,本质是合法正当的主权行为,更是为了维护两岸渔民的共同利益。
国台办早已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门、马祖及相关岛屿周边海域,长期以来都是两岸渔民共同作业的传统捕捞海区。大陆海警的行动,核心目的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最终受益的是包括台湾渔民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
在南海航行的中国海警船
近年来,大陆海警多次在台海周边开展常态化执法,不仅为两岸渔民提供安全保障,还经常协助台湾渔民解决海上作业难题。比如在台风季过后,主动清理海域漂浮物、排查航行隐患;在渔汛期间,打击违规作业船只,保障合法渔民的捕捞权益。这些积极举措,得到了两岸渔民的广泛认可,许多台湾渔民都表示,有大陆海警在,海上作业更有安全感。
关闭AIS系统航行,只是执法过程中的一种常规战术选择,类似的操作在国际执法实践中并不少见。台当局因为大陆海警船正常的执法行动就草木皆兵,连觉都不敢睡,足见他们内心的恐慌和底气不足。这也暴露了“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的刻意抹黑与炒作。
近年来,中国海警不断加大台岛周边海域的执法力度,不仅实现了环台岛巡航管控,还在东引岛、马祖岛附近海域开展综合执法演练,重点锤炼查证识别、登临检查、管控驱离等科目能力。
这种常态化的执法行动,正在形成“海军在外,海警在内”的全方位管控态势,既压缩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空间,也让台当局的所谓“海域管控”越来越力不从心。
台当局之所以反应过度,核心还是“台独”分裂心态在作祟。他们始终把大陆的合法执法行动歪曲为所谓的“侵扰”,把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解读为“威胁”,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焦虑。
说到底,只要“台独”分裂势力一天不停止挑衅,大陆的执法管控就会一天不松懈。如果台当局真的想“睡个安稳觉”,与其搞全天候监侦,不如放弃“台独”幻想,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上来。这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