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范坤鹏 通讯员 剧晨 吕婷茹 张豪
11月14日,在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科技副总”武红剑正专注地分析着一组新采集的运行数据。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的教师,他入选河南省首批“科技副总”名单后,被派驻至新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辰汉科技,从此穿梭于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
“我们正与辰汉团队联合攻关广西重点研发项目,聚焦突破切根深度雷达监测等关键技术,目标是让国产甘蔗收获机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武红剑说。
从高校讲台走向产业一线,他成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也见证了国产智能甘蔗收获机从技术突破到走向海外的全过程。
武红剑的到来,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
“甘蔗收获机的切根深度监测曾是我们技术的薄弱环节。过去几年,我们尝试自主研发,但受限于人才和设备,进展缓慢。武红剑加入后,帮我们补上了这块短板,这正是企业最需要的高层次智力支持。”辰汉技术副总王晓军感触很深。
武红剑是新安构建“人才—科技”共生体系的一个缩影。新安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负责人介绍,该县以覆盖多领域、动态管理的5万余人人才库为基石,连续六年精准引进366名急需紧缺高学历人才,并柔性引进了包括8名“科技副总”、1名科技副县长、8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以及1个省级科技特派服务团在内的高层次专家团队。创新实施的“政录企用”模式,进一步打破体制壁垒,让人才流向最需要的创新前线。
在引才基础上,新安实施了一系列靶向育才举措:实施“多元育才”工程,线上线下累计培训人才2.1万人次;开展“青蓝相继”导师帮带工程,遴选骨干力量定制化培养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287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8.3%;深化政校企合作,重点推进“河南科技大学—新安县人民政府”产业研究院建设……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目前,新安着力打造“心安”人才服务品牌,建成人才公寓1800余套,首批626套已实现“拎包入住”,配套阅览室、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该县还创新推出“心安卡”服务政策,涵盖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13类79项支持内容,全面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十四五”期间,新安技术合同登记金额,从2021年的1.07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6.77亿元,累计登记额14.2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25%,较“十三五”增长831%。人才,正成为驱动新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如今的新安,正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构建起“引育留用”并重的人才工作体系,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才成长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