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光伏头条)
2025年10月11日,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员主办的第十届光伏产业大会暨钛能奖·2025年度光伏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吴招米以《人工智能赋能光伏产业升级》为题发表主题报告,从企业发展、技术演进、AI应用实践及未来展望四大维度,系统阐述了爱士惟如何以AI技术为核心,赋能光伏产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终端全链条的升级,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吴招米
16年技术沉淀
爱士惟稳居全球逆变器头部阵营
作为光伏逆变器领域的资深玩家,爱士惟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化,是中国光伏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吴招米介绍,爱士惟成立于2009年,前身为SMA集团旗下企业。经过16年的发展与积淀,如今的爱士惟已成长为覆盖“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综合型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分支机构遍布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扩张的的同时,爱士惟的光伏逆变器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凸显:2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第六,其中户用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登顶全球第一,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昔日的成就源于爱士惟16年来始终引领行业需求——2009-2013年聚焦1.5-17kW组串式与100kW-1MW集中式逆变器;2013-2019年拓展至1-60kW组串式产品;2019年后全面布局“逆变器+储能+充电桩+智慧能源管理”多元化产品矩阵;2025年更是重磅发布首款地面电站产品(ASWHT系列250-330kW三相光伏逆变器)与工商业逆变器(ASWLT系列150kW),完成从户用到工商业、地面电站的全场景覆盖。
光伏逆变器演进:
从电子化到全面智能化
报告中,吴招米用数据印证了光伏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570-630GW,庞大的市场需求正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技术创新,而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的“大脑”,其技术演进尤为关键。
回顾逆变器的发展历程,吴招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后的模拟控制阶段,设备功能单一,仅能实现基础发电;随后进入数字化控制阶段,设备精度与效率提升,逐步具备基础智能;如今正处于轻量化(基本智能)向全面智能过渡的关键期——未来的逆变器不再是孤立的发电设备,而是将融合储能、充电桩、家庭负载管理等多元功能,成为智慧能源系统的核心枢纽。
为顺应这一趋势,爱士惟提出了“生命之树”计划,核心是通过“行业数据库+大模型+小模型”的技术架构,深化AI在智慧研发、智慧生产、智慧管理、智慧终端四大方向的应用,并逐步开放底层数据与AI能力,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AI应用实践:四大方向突破
重构光伏产业价值链
吴招米在报告中重点拆解了爱士惟AI技术的四大落地场景,从研发到终端,实现了对光伏产业全链条的智能化赋能。
智慧研发:从“数显设备”到“物联网智能系统”
过去的光伏逆变器局限于“数字显示”功能,仅作为独立发电设备存在;如今在AI加持下,研发方向已转向“全场景智慧能源管理”——以家庭能源系统为例,逆变器需联动新能源汽车、热泵、储能设备、云端平台,实现“发电-储电-用电”的协同优化。具体来看,智慧研发的突破体现在五个维度:
用户界面升级:从早期简陋的数显屏幕,到当前主流的云端/APP操作,未来将基于大数据形成“超级UI”,通过一个入口实现产品咨询、订单查询、故障排查等全功能操作;
能源管理优化:告别“限载保安全”的传统模式,AI可结合设备负载预测、电价波动、天气数据,实现预测性功率与能量管理,最大化用户收益;
安全防护升级:从面板防火、防触电的基础防护,转向AI赋能的实时检测,例如通过AFCI(电弧故障断路器)技术,基于组串拉弧数据智能预警故障,且支持边端离线检测,提升安全性;
诊断能力提升:不再局限于“是否连接”的基础诊断,AI可通过逆变器扫描的IV曲线自动生成组串诊断报告,对运维需求分类分级,指导精准运维;
控制技术进化:当前依赖MCU(微控制单元)实现基础最大功率跟踪(MPPT),未来将强化边端AI能力,实现全局最优控制与弱电网识别,提升系统稳定性。
其中,爱士惟推出的“智慧UI-爱管家”是典型案例:基于AI算法、光伏行业知识库与大数据,用户输入需求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设计指南、数据报告,大幅简化电站设计流程。
智慧生产:AI破解“排产难、效率低”痛点
光伏逆变器生产环节常面临“产线换线频繁、跨楼层协作复杂、缺料影响进度”等问题,爱士惟通过AI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优化:
智能排产:AI算法可综合考虑产能限制、设备楼层分布、日订单需求等因素,制定最优排产计划——例如减少产线换线次数、避免跨楼层进行ATE(自动测试设备)与老化测试、优先安排白班生产,同时允许少量超产能运行,平衡效率与成本。
缺料动态调整:基于缺料数据、供应商交期反馈,AI实时计算最佳开工时间,避免因物料短缺导致的生产停滞;。
ATE自动优化:依托ATE测试数据,AI自动展示生产进度与指标,识别设备异常状态并优化性能,减少人工干预成本。
智慧管理:数字孪生与物流优化,提升运营效率
在管理环节,爱士惟重点打造“数字孪生工厂”与“智慧物流系统”,以AI打破信息孤岛:
数字孪生工厂: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将老化测试、ATE操作及无法直接互联的旧设备纳入数字监控体系,直观展示设备使用率、区域忙闲状态,生成量化效率指标,实现全工厂可视化管理;
智慧物流-自动海运优化:AI算法可完成货品数字计算、集装箱装载优化,一键生成装箱单与报告,覆盖“单品-托板-集装箱”全链路,大幅提升国际海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智慧终端:“AI控能”让用户收益最大化
面向终端用户,爱士惟推出的AI赋能终端产品,核心是通过“AI助手、AI数据透析、AI控能”三大功能提升体验:
AI助手:简化操作层级,支持多模态图文交互,解决用户“找功能难”的痛点;
AI数据透析:将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支持多轮次问答与自定义数据分析,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电站运行状态;
AI控能:这是终端赋能的核心,通过AI天气预测(准确率达93%)与5分钟高频云边闭环控制,实现能源智能调度。
吴招米举例说明,用户在“光伏+储能+AI”模式下,电费节省效果显著——仅光伏可降30%电费,叠加储能再降6%,加入AI预测后进一步降25%,综合收益大幅提升。
未来展望:AI驱动光伏产业
进入“高效、可靠、智能”新时代
报告最后,吴招米对AI赋能光伏产业的未来提出五大预判,描绘了绿色低碳智慧能源新生态的蓝图:
创新加速:AI驱动算法优化与产品迭代,推动光伏技术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突破;
生产升级:产线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实现“高效率、少人工、低能耗”的生产模式;
管理提效:AI支撑供应链预测、物流优化与管理决策,提升企业运营韧性;
体验优化: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提供更智能、更经济的解决方案,例如个性化能源管理;
生态重构:AI将推动光伏与储能、充电桩、智慧电网深度融合,构建“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绿色能源新生态。
从爱士惟的实践来看,AI已不再是光伏产业的“辅助技术”,而是重构价值链的核心驱动力。吴招米的报告不仅展示了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揭示了光伏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AI与光伏技术的深度融合,产业将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跨越,为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