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问下载量一周破千万!中国AI亮出实力牌
创始人
2025-11-24 19:40:41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刚刚,阿里巴巴公布一则最新数据:其上周发布的AI助手“千问App”,在公测仅一周后,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

这个数字本身已经足够亮眼,但背后的意义更为深远:它的增长速度,超越了一众国际前辈,成为全球AI应用史上增长最快的APP之一。

当“Qwen恐慌”(Qwen Panic)的说法开始在海外技术圈和社交媒体上频繁刷屏,这背后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市场正在重新评估中国AI的真实分量。如今中国AI在模型领域的硬实力,已经转化成用户层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产品。这或许将再次改写全球AI竞赛的格局。

01 千问APP为什么增长这么快?

千问的爆火,清晰地表明,中国用户对AI的期待,已经完成了从“好玩”到“好用”的转变。

当一些AI还停留在写诗作画的炫技阶段时,中国的市场和用户以其特有的务实精神,提出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AI到底能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聊天的“赛博玩伴”,而是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数字战友”。

千问App以“会聊天能办事”的专业助手定位,正面回应了这一呼唤。它没有堆砌花哨的功能,而是将技术火力集中在了撰写报告、制作PPT、处理金融信息等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这种“务实”的路线,迅速赢得了从专业人士到普通大众的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体验后,对其专业能力给予高度肯定,称其“对科研问题理解到位、回答专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股热潮甚至迅速传导至海外。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外国网友开始讨论千问,期待用它来解答数学题、学习中国菜,甚至有人直言:“等它在我的国家上线,我就能停掉付费的APP了。”

从“好玩”到“好用”,从“陪聊”到“办事”,这一转变看似简单,背后却是AI技术能否真正创造价值的分水岭。在这条关键的赛道上,中国AI应用已经率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2 横扫硅谷的千问强在哪?

如果说精准的产品定位是千问的“面子”,那么其背后强大的技术实力,就是它真正的“里子”。而这种实力,是通过一种充满自信的“阳谋”——开源,来向世界证明的。

与一些西方科技巨头将核心技术层层包裹、奉为机密的做法不同,阿里的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向全球开发者社区“亮剑”。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Qwen模型以其卓越的性能,在全球累计吸引了超过6亿次下载,在多个国际权威榜单上超越了Meta的Llama、Deepseek等应用,成为全球性能强劲、应用范围最广的开源大模型之一。

这不是闭门造车后的自我吹嘘,而是来自全球超级玩家真金白银的认证。全球AI算力的核心供应商、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公开场合指出,Qwen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以创新著称的硅谷公司爱彼迎,其CEO布莱恩·切斯基更是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理由:“我们公司正‘大量依赖Qwen’,因为它更快速、更出色。”

这种“先B(开发者)后C(消费者)”的打法,先在全球最懂技术的开发者群体中建立起技术声望,形成口碑和生态的“护城河”,再携技术优势和市场信誉进入大众市场,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度自信的体现。它表明中国AI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单纯模仿和追赶的阶段,进入了可以输出技术、定义标准的全新时期。

03 全球AI发展路径的分野

千问的成功,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AI发展路径的深刻分野。

当一些美国科技媒体和分析师开始反思本土AI产业是否存在“左脚踩右脚”式的资本泡沫、大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投资做高估值,却缺乏真正落地的杀手级应用时,中国的AI产业正坚定地走向另一个方向——场景为王,实干兴邦。

美国主流AI应用目前的核心能力,仍旧是强大的内容生成和问答,但它们普遍缺乏与真实商业世界的连接纽带,像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超级大脑”。而中国的优势恰恰在于,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最丰富的数字经济场景。

著名投资人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的评价一针见血:“……估计阿里这是准备用千问重构一个超级AI的入口。”这个判断的底层逻辑在于,阿里的目标并非打造一个简单的App,而是要将千问与其背后庞大的电商、地图、本地生活、办公等国民级应用生态深度整合。

未来的图景是,AI不再是一个需要你“打开-提问-关闭”的独立工具,而是像水和电一样,无缝融入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你可以在地图上直接对千问说“找一家附近人均200元、评价最高的烤肉店,并且帮我排队叫号”,所有任务将一气呵成。这,就是“Agentic AI”(智能体),是AI的终极形态,也是中国AI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领域。

继2025年初的DeepSeek之后,阿里千问再度向世界投下了来自中国的AI冲击波。这股浪潮,不再是模仿和追赶,而是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和深刻市场洞察的创新引领。

一周一千万,这只是一个开始。它标志着中国AI产业已经找到了一条清晰且被市场验证的成功路径:以强大的自研技术为根基,以服务亿万用户、赋能实体经济的真实场景为目标。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这条路,中国正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有力量。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精英汇聚!CIGRE首场青年工... 11月17日, 由中国南方电网与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共同策划的国际青年工程师实习交流活动,...
消息称Marvell、联发科考...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台媒《电子时报》今日报道称,台积电 CoWoS 先进封装产能持续紧...
重磅!中国将寻找第二颗地球 据央视新闻,记者从今天(11月24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
中国将寻找第二颗地球 新闻荐读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四颗卫...
阿里千问下载量一周破千万!中国...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刚刚,阿里巴巴公布一则最新数据:其上周发布的AI助手“千问App”,在公测仅一...
联创电子申请光学镜头专利,能改...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光学镜头”的专利,公开号CN 120993...
医渡科技AI医疗创新获多项突破... 11月23日,光大证券发布医渡科技跟踪研究报告指出,公司在AI医疗创新领域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医疗大...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高品... 8 月1 日,202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正式向社会公布,共有141 个项目获得表彰。其中,“...
OpenAI与Anthropi...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Panda 作为连接 AI 模型与广阔数字生态的「神经中枢」,MCP 协议已然成...
11月24日主题复盘 | 指数... 一、行情回顾 市场全天缩量震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军工板块集体爆发,江龙船艇、中船防务等多股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