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都造“水上清道夫”获国家认证,智慧治水迈入新阶段
创始人
2025-11-26 02:00:27
0

湖面上,一个金色的“小精灵”正灵巧地穿梭于水草之间,它的“眼睛”敏锐地识别着水面的塑料瓶、落叶,所到之处,垃圾便尽收囊中。不远处,它的“大哥”——一台威武的“水上大力士”正在大显身手,它轻松捞起整棵断枝,每小时80立方米的清理能力让传统人工望尘莫及。

这对配合默契的“水上智能清道夫”,正是成都河宝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H2型水上清漂机器人和H4型水面保洁机器人。近日,它们双双通过水利部最高级别的“新产品鉴定”,标志着我国在水域智能治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大力士”专攻复杂水域

“如果把水域清漂比作一场战役,那我们的H2就是冲锋在前的‘重型装甲部队’。”H2型水上清漂机器人研发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杨佳介绍着他的“得意之作”。

目前,这位“大力士”已在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乃至远在非洲的刚果(金)布桑加水电站等水域大显身手。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个灵活的“变形金刚”。

“核心模块都做成标准化接口,就像一套精密的‘工业乐高’。”杨佳解释说,这一创新设计让H2可以快速拆装,解决了大型设备进入偏远地区的运输难题。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重达数吨的“大家伙”吃水深度竟能控制在1米以内,使其能灵活应对浅水区和适应多点运行。

在性能方面,H2不仅每小时清理量超过80立方米,还能轻松处理树枝、树干等“硬骨头”。独特的“前收后卸”与“前收前卸”双模式设计,让它能独立完成聚料、打捞、储存和卸载全流程作业,再加上10小时以上的长效续航,成为大规模、长时间作业的“终极利器”。

“小精灵”守护城市水域

与H2的“力量型”风格不同,H4型水面保洁机器人分量轻、吃水浅,更像是一位“水上小精灵”。在成都北湖生态公园,它轻盈地穿梭在湖面,所过之处,水面焕然一新。

“H4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为它装上了‘智慧之眼’和‘灵巧双手’。”成都河宝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银安指着正在作业的机器人介绍道。“传统的清漂设备往往‘眼神不好’,而我们的H4能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精准识别出塑料瓶、塑料袋、浮萍、小树枝等各类漂浮物。另外,在黑夜、雨雾等恶劣环境下,机器人依然能够‘明察秋毫’。”

最令人惊叹的是H4的“大脑”——智能路径规划系统。它能够综合分析漂浮物密度、水流速度、自身电量等多重因素,动态规划出全局最优作业路径。“未来,我们还可以实现多台机器人集群协作,共同‘围剿’水面污染,让城市河湖永葆清澈。”石银安展望道。

智慧治水带来多重效益

这对“智能双子星”的投入使用,将改变传统的水域治理模式。

“在效率方面,H2一小时的作业量相当于传统人工作业的数十倍。”杨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摇晃船板上作业的历史。”

安全效益更是难以估量。“以往每到汛期,我们都要为清漂工人的安全捏把汗。现在,H2只需要1人监控操作,H4更是实现完全无人化作业,这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隐患。”

在经济性方面,这对“智能双子星”同样表现出色。据测算,使用机器人进行水域治理,长期运维成本不到传统方式的三分之一。“考虑到设备寿命和运维成本,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智慧投资’。”

据悉,本次通过部级新产品鉴定的两款“河宝”机器人,不仅分别适用于大中型水库、水电站,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景观湖泊、港口、船闸等多种场景。

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H2和H4两款机器人不仅在机械结构上实现轻量化与模块化创新,更在智能感知、自主作业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 晨迪 成华区供图 编辑 曾雪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数字孪生在海上作业中的力量 来源:朗迪锋 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继续席卷各行各业,海运业也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驱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
东之达取得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检...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台东之达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检测台”的专利,授权公...
苏州诺克智能取得一种多功能清洗...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诺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多功能清洗装置”的专利,授权公...
原创 成... 湖面上,一个金色的“小精灵”正灵巧地穿梭于水草之间,它的“眼睛”敏锐地识别着水面的塑料瓶、落叶,所到...
源刚自动化取得一种高效端子铆压...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源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效端子铆压机”的专利,授权公...
海信视像取得显示装置专利,能够...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显示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
江苏科大“首席科学家”博导郭伟... 江苏科大“首席科学家”博导郭伟竟是高中学历? 谁也没有想到,江苏科技大学高薪特聘的首席科学家、博导是...
华为“王炸”连发!Mate 8... 本文时代财经 作者:郭美婷 一日连发多款“王炸”产品,临近年度“机圈大战”的末尾,华为可谓铆足了劲儿...
我国科学家破解嫦娥六号月壤黏性... 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万倍的土壤,...
深圳光明:“三重密码”促政企双...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一幅长达174米的AI水墨画卷,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恢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