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整理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迅速走红,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网课热”,众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相关课程,声称能助力学员利用DeepSeek实现变现。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这股热潮背后暗藏玄机,消费者正一步步落入陷阱。
培训机构客服含糊其辞,网络话术贩卖“AI焦虑”;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虚假宣传。专家提醒,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习DeepSeek并不需要购买所谓的教程,应保持理性消费,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知识付费市场。
培训机构客服含糊其辞
网络话术贩卖“AI焦虑”
随着DeepSeek走红,记者发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各类DeepSeek培训课程涌现,线下培训机构也纷纷打出与DeepSeek培训课程相关的广告。
2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福建集美软件园三期一家培训机构。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开设的DeepSeek培训主要是针对希望通过软件实现变现的用户,收费从199元到999元不等,培训周期在一周左右,可以选择线上上课,也可以到机构现场学习。当记者询问具体培训内容时,工作人员变得含糊其辞,只表示可以学到如软件下载、录入指令技巧,却不愿意多说具体培训内容。
随后,记者来到集美软件园二期。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只需要花费199元就可以加入学习群,群内有DeepSeek从业者能实时回答学员的疑问。但当记者询问具体能教授学员DeepSeek什么方面的技能时,工作人员同样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一味地想让记者尽快交费入群。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这些培训机构均未公开授课老师的信息,让人根本无法判断老师的专业性。
在一些网络社交平台,记者也搜寻到不少自媒体账号在售卖DeepSeek培训课程,收费价格从9.9元至上千元不等。在一个在线人数近5000人的卖课直播间内,主播用“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不会用AI获客的老板就像文盲”等夸张词汇鼓吹课程。而在多个直播间内,“创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风口”“DeepSeek是国运级机会”等话术已成为制造焦虑的惯用套路。打出“焦虑牌”后,卖课机构往往通过“名师”金字招牌、承诺“接单变现”、饥饿营销等“连环套”引诱消费者下单买课。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DeepSeek培训课程”大多是由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拼凑而成,并没有达到权威性和专业性。记者联系了几位购买过类似培训课的用户,大多反馈是不尽如人意。“这些课程学完后,我在网上搜索关键词都能査到对应的内容,根本不是‘独门秘籍’,感觉自己上当了。”消费者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网上花费300元购买了一门号称能使用DeepSeek赋能电商的课程,结果培训内容很笼统,根本没有赋能实战的用途。
对于各类利用DeepSeek牟利的投机行为,DeepSeek官方在2月6日发布声明称,DeepSeek官方网页端与官方正版App内不包含任何广告和付费项目;此外,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AI作为工具普通人无需为教程付费
事实上,“DeepSeek爆火,培训课火热”的类似情况并不少见。此前,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大火时,都有过类似培训课程的出现。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推动,也有一些人在追求短期利益,消费者需要仔细甄别课程质量和性价比,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互联网与信息科技专家包冉向记者介绍,普通用户根本不用购买所谓的教程,因为使用DeepSeek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样打磨提示词,现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与其交流。“压根没有必要为这些所谓的教程花钱,因为DeepSeek的推理能力大大增强,说人话就可以了,不用再去搞一些似是而非的结构化的语言,如果向普通用户收费是为了教授这些内容的话,太‘黑’了。”
包冉表示。
包冉提示,即使人工智能功能再强大,也难免会出现“幻觉”——也就是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有误的内容,所以对其生成的内容务必要加以鉴别。“目前的大模型归根结底依然是注意力机制。它实际上是经过训练的语料,训练的是一种不同字词之间的组合概率,这种组合概率只要被自认为是合理的就会被输出。如果是做严肃的工作,比如写论文,一定要做二次查证。”包冉表示。
加强监管力度 保持理性消费
“井喷式”的AI课程为网络知识付费市场敲响警钟。受访专家指出,监管滞后和缺位、平台审核机制不足、授课资质要求不明确等都为“问题课程”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络课程作为虚拟服务存在监管难题,使消费者面临投诉无门的困扰。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一经售出就难以回溯,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
规范网络知识付费,首先应当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马亮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建议,建立处罚机制,对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要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存在欺诈行为的培训机构,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震慑作用。”
受访专家表示,网络平台方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应对卖课机构和个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规定,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的学习态度,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网课,警惕宣称‘无脑赚钱’‘日入过万’的课程。如果在购买课程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郑子殷说。
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