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作者 | 张莹
编辑 | 杨锦
微信等主力产品接入DeepSeek不到两周,腾讯就明显尝到了甜头。
最新数据显示,腾讯元宝大模型跃居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第二,反超字节豆包,仅次于近期一直占据榜首的DeepSeek。
在大模型上一向“不着急”的腾讯,在开源的DeepSeek爆发后,终于动作频繁起来。
近日,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的同时,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随后,腾讯又被曝光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更多产品和应用,将正式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应用对腾讯来说是舒适区。在外界看来,腾讯更像是一家“产品”公司。有业内人士指出,微信此次接入DeepSeek实际也和腾讯的产品基因相关。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在本轮DeepSeek带来的AI应用渗透浪潮中,个人端的AI应用更多仍是由掌握APP端流量入口的大厂主导,未来几年都会是互联网大厂围绕AI应用入口持续争夺的竞争期。
“慢节奏”的腾讯有点急了
在国内老牌互联网厂商中,腾讯在AI方面一直显得低调很多。
2023年3月,百度文心一言上线,“百模大战”拉开序幕。2023年4月,阿里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
2023年9月,腾讯也正式发布了它的腾讯混元大模型。马化腾曾在腾讯2023年股东大会上讲道:“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
在C端应用上,腾讯依然不紧不慢,等到2024年的5月30日才上线App腾讯元宝。这时,市场面已经有了字节跳动的豆包、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等C端APP。
“在AI这波浪潮中,腾讯一直表现得不太积极。”有业内人士对指出,从决心和投入来看,字节和百度可能是最突出的。比如,字节跳动的豆包家族等产品在推广和活跃度方面都做了很多宣传。
他认为,相比之下,腾讯的自研大模型在市场上动静不大,也没有过多宣传。从战略上看,腾讯可能没有将AI提升到很高的优先级。
从LMSYS Org发布的大模型竞技场Chatbot Arena最新榜单来看,DeepSeek和阿里巴巴可以视为国产大模型的头部梯队。
其中,DeepSeek-R1以1362分排名第五,也是国产大模型中排名最靠前的大模型;阿里巴巴的Qwen2.5-Max排名第八。
前述业内人士也直言,“从整体效果来看,腾讯确实还是有一定差距。”
时间倒回到2024年7月,腾讯混元披露单日调用量达千亿Tokens。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已突破5000亿,12月,这一数据涨至超过4万亿。与此同时,腾讯未再披露其日均调用量。
一贯在大模型上低调的腾讯,近期动作不断。
就在最近,腾讯被曝近期完成了一次产品及团队调整,包括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腾讯旗下AI工作台)等更多产品和应用,将正式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报道称,上述产品对应的团队也将相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产品所在的团队和组织,也将从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调整至CSIG。这是继1月份腾讯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转入CSIG之后的又一次调整。
这也意味着腾讯的AI相关产品从分散于TEG、PCG、CSIG等多个事业群集中到CSIG。调整后,CSIG覆盖了AI助手、AI办公工具、AI搜索等多个领域产品。
另一方面,腾讯在有自研大模型混元的情况下,全面拥抱近期大热的DeepSeek。
目前,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多款腾讯产品,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同时,均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腾讯的“产品”路线
不仅是腾讯,2025年春节后,业内掀起了DeepSeek的接入热潮,国内外云厂商、芯片制造商、应用端企业纷纷接入DeepSeek。
无问芯穹上海总经理曾书霖指出,“从年后DeepSeek出圈,看到最大的变化是应用爆发开始了,终端侧对算力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他把DeepSeek比作大模型时代的安卓,通过开源,把大家融合到一个大生态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自研大模型厂商中,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主力产品的公司。
据了解,腾讯自研的大模型混元大模型于2023年9月推出。2024年4月,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腾讯协作SaaS产品,已全部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
近日,腾讯的拳头级产品微信也接入了DeepSeek,引发广泛关注。
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的创业者郝峻晟认为,腾讯的微信团队使用最优质的AI工具来为微信客户提供服务,这是完全合理的。至于他们是否使用混元,这是他们自身的决策。
“混元与DeepSeek相比,肯定存在较大差距。”郝峻晟直言。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腾讯产品导向的思路有关。该人士指出,互联网公司分为技术导向和产品导向两大类,百度属于前者,腾讯、字节都属于后者。
他进一步指出,由于“产品导向”,腾讯在大模型的选择上并不局限于自主研发,而是以能否做出更好的产品为最终目标。
该人士认为,腾讯接入DeepSeek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可能意味着其在大模型研发方向上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所减弱。
“如果微信这么大体量的产品都接入了DeepSeek,那他们的自研模型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可能就会相对小一些了。”
紧随腾讯之后,百度也宣布接入DeepSeek,而阿里、字节或许是出于对自研模型的自信,目前通义、豆包均未接入DeepSeek。
也有媒体援引腾讯知情人士的说法称,腾讯此举并不意味着腾讯会放弃自研策略,未来在大模型自研上,腾讯仍会坚持到底。
就在微信接入DeepSeek的后几日,腾讯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hinker (T1)开启灰测。这是腾讯首个自研推理模型。
据了解,腾讯正全面推进面向通用任务的新一代旗舰模型混元 Turbo-S 和混元图生视频模型的研发工作,今年一季度会陆续与大家见面。
影响最大的或是kimi?
据报道,多家券商及上市公司相继宣布,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将接入DeepSeek,以加速其AI应用产品的迭代升级。
机构表示,随着AI普惠化推进,更多创新的AI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有望加速涌现,2025年或成为AI应用落地元年。
腾讯手握全民级应用微信,在AI应用上,具有内容、社交两大优势。
近日,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的同时,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微信搜索作为微信“超级App”的一级入口,腾讯拥有公众号、视频号及用户聊天记录等数据,接入Deepseek后有望激活微信生态数据价值,打造用户个人AI助理。未来更多用户需求和功能或可直接在微信内实现,微信作为核心场景及拥有丰富数据的价值将持续体现。
腾讯三季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已经达到13.82亿。
有AI搜索的从业人士认为,微信接入DeepSeek对于AI搜索的行业格局肯定会有所影响。
该人士指出,AI搜索乃至整个搜索行业的竞争核心就是内容资源,微信在内容资源上具有优势。
郝峻晟则认为,受到“微信接入DeepSeek”影响较大的并非百度、纳米搜索等搜索平台,而是MiniMax、智谱这类创业公司。
“百度的文心一言和360的纳米搜索,应用场景和使用人数都不多,使用得比较多的还是kimi、豆包、智谱这类应用,尤其是ToC端。DeepSeek出来后,(kimi、豆包、智谱这类公司)影响更大。”
郝峻晟进一步解释称,智谱、MiniMax这类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大模型,如果没有现金流进入公司来支持研发投入,这些公司可能会迅速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但像百度、360主营业务并是大模型,所以对它们整体影响较少。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在本轮DeepSeek带来的AI应用渗透浪潮中,个人端的AI应用更多仍是由掌握APP端流量入口的大厂主导,背靠其公有云以及AIDC扎实的计算资源,在未来几年我们预计都会是互联网大厂围绕AI应用入口持续争夺的竞争期,商业化的想象空间很大但短期内不是重点。”
下一篇:SEM是扫描电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