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海的征程 听永康籍科考专家亲述极地探险传奇→
创始人
2025-02-27 17:20:34
0

日前,永康籍极地科考专家徐宁主编的《冰与海的征程——“雪龙”号极地考察三十年》正式出版。这部著作以翔实的史料、鲜活的日记和珍贵的影像,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2月24日,记者有幸专访了这位曾9次远征南极、2次探秘北极、曾担任南极长城站站长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船舶与飞机管理处处长的冰川行者。透过他的讲述,一段关于勇气、奉献与家国情怀的史诗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冰与海的征程——“雪龙”号极地考察三十年》

破冰之路 “雪龙”号与科考的跨越式发展

“极地考察船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平台,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作为献礼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及‘雪龙’号30周年的书籍,这本书不仅记录了‘雪龙’号的奋斗足迹,更记录了每一位极地考察队员的艰辛与付出。”回忆起《冰与海的征程》编纂初衷,徐宁道出了“雪龙”号在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前仓特产舜芋登上“雪龙”号

从1993年引进乌克兰破冰船改造,到2019年国产“雪龙2”号横空出世,中国极地科考船的迭代史,正是一部浓缩的科技强国奋斗史。

书中以严谨的史料梳理了中国极地科考舰队的进化轨迹:1984年,我国首艘南极科考船“向阳红10”号因缺乏破冰能力黯然退场;1985年改造的“极地”号抗冰船,虽完成中山站建设重任,却因船体强度不足在冰海撞击中留下60厘米的裂痕;直至1993年“雪龙”号入列,中国才真正拥有能在1.1米厚冰层中连续破冰的科考船。徐宁用一组震撼的数据勾勒出这艘“功勋舰”的辉煌战绩——27次南极考察、9次北极远征、安全航行4700余天、总航程85万海里,相当于绕行赤道39圈。

“雪龙”号的价值远不止于数据。书中详细记载了其三大历史性贡献:在南极,它独自承担中山站、长城站的物资运输,支撑起昆仑站、泰山站的建设,完成罗斯海新站前期勘察;在北极,2012年首航北极航道开辟“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挑战西北航道与中央航道,获取一手航行环境数据资料,开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在国际舞台,2014年营救被困俄籍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行动,让世界见证中国的大国担当。尤为珍贵的是,书中收录了国家主要领导人2014年登船慰问科考队员的现场照片,定格了党和人民对极地科考事业的深切关怀。

2019年“雪龙2”号加入极地科考舰队,标志着“双龙探极”新时代的开启。徐宁在书中对比两代破冰船的技术参数:“雪龙”号需等待12月中旬冰情松动才能靠近中山站,而“雪龙2”号能以2-3节航速连续破除1.5米厚冰层,将科考窗口期提前至11月底。这种代际跨越,正是中国极地科考能力跃升的生动注脚。

冰原赤子 137篇生死日记里的家国重量

“在极地,连呼吸都带着使命。”书中收录的137篇科考队员日记,将鲜为人知的极地日常转化为直击人心的文字。徐宁坦言,编纂过程中最艰难的,就是面对那些浸透汗与泪的生死瞬间。

“雪龙”号和“雪龙2”号南极考察典型航线和考察海区

徐宁最难忘的是1999年第14次南极考察返航途中,“雪龙”号遭遇西风带特大风暴的惊险经历。

左二徐宁

西风带是去南极的必经海域,常年气旋频发,刮着十分恐怖的大风,被探险家称为魔鬼西风带。1999年2月下旬,“雪龙”号开始返航,经过西风带时遇到大气旋,当时狂风怒吼,十多米高的巨浪不断拍击着船体,船舶摇晃倾斜超40度,全船笼罩着恐惧的气氛,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作为电气工程师的徐宁和全体轮机人员带着铺盖驻守集控室,三天三夜不敢合眼。

“我们清楚,一旦动力系统故障,失控的船体随时可能被巨浪掀翻。”徐宁回忆道,经过坚守、等待及奋战,最终迎来风平浪静。

“战风斗浪是极地科考勇士最基本的素质,极地航行还会遇到极寒天气,浮冰、大雾、冰山、暗礁风险叠加,没有精湛的技术,没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就不要到南极探险。”书中写道。

这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在30年间不断重演——冰区航行突遇冰山、雪地车坠入冰裂隙、队员胃出血命悬一线……书中首次公开的多张险情现场照片,让读者直观感受极地科考的残酷与壮美。

更令人动容的是科考队员的家国情怀。书中记录着无数“忠孝难两全”的故事:孩子出生时父亲正在南极破冰、婚礼次日就踏上征途的新郎、未能见上父母最后一面的儿子……徐宁特别提到一位越冬队员的日记:“看着视频里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既幸福又心酸。但想到我们在南极采集的数据能让国家在气候谈判中多一份话语权,所有的牺牲都值得。”正是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科考人,继往开来,创新拼搏,创造更大的辉煌。

家乡印迹 从舜芋登极到极地精神传承

作为从永康市前仓镇走出的极地科考专家,徐宁为家乡与“雪龙”号牵起了一份特殊情缘。2016年4月,徐宁回乡走访,关心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希望为家乡做一些贡献。

“雪龙”号派直升机转移俄罗斯船上被困人员

“我知道家乡的毛芋确实味道鲜美,离开家乡30多年,从来没有吃过比我们舜芋更好的毛芋。”在徐宁的推动下,前仓特产舜芋于2017年登上“雪龙”号,成为极地科考菜单上的明星食材,南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和北极都能吃到美味的舜芋。“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芋头不仅耐储存,更能提供极地作业所需的热量,考察队员都喜欢吃家乡的舜芋,很多队员家属现在还特意让我帮忙带货呢。”

这个“小芋头闯极地”的故事,既是地方产业发展的缩影,更是国家战略落地的生动诠释。徐宁表示,舜芋登极启示我们,地方特色产品要抓住国家重大工程机遇,用品质赢得口碑。他特别提醒家乡人民珍惜品牌价值,严防以次充好,并建议开发深加工产品,让传统农产品搭上“极地经济”的快车。

面对未来,徐宁也在书中提出殷切期望。他表示,尽管中国已跻身极地科考强国之列,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在冰下湖生态、极地气象等领域仍需突破,极地航空等保障体系更待完善。

“雪龙”号触碰冰山

“我们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国极地考察水平,为建设极地强国、海洋强国,为民族复兴创造更大的辉煌。”徐宁也寄语家乡青少年,“南极冰芯里封存的不只是气候密码,更是一个民族永不言弃的精神基因。你们在通过书籍认识‘雪龙’号、了解‘雪龙’号时,就是在触摸中国科技的未来。”

后记

合上这本厚重的极地史诗,“雪龙”号破冰航海的照片仍在脑海萦绕。徐宁用30年光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极地事业紧密相连,正如“雪龙”号在冰川刻下的航迹,既是个体生命的壮美绽放,更是民族复兴的时代注脚。

这部承载着科技硬核与人文温度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极地科考的权威档案,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建设者的英雄赞歌。

当我们在温暖的室内翻阅这些冰海传奇时,请不要忘记——在极地的凛冽寒风中,“雪龙”号的汽笛始终鸣响着一个民族走向深蓝的誓言。

融媒记者:颜元滔

融媒编辑:任昕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地球生命起源有新解 或诞生于水... 王信强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生命可能起源于水滴中的“微闪电”。也就是说,构成地球生命的第一个分...
优刻得与数道智算达成智算中心战... 近日,优刻得与智能计算领域创新企业北京数道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数道智算)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
游戏ios系统管理:便宜好用且... **一、云手机在游戏群控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游戏世界里,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多账号操作或者...
局域网监控软件哪家好?5款高端...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烦恼: 公司网络突然变慢,却找不到原因? 员工上班时间刷视频、打游戏,工作效率低下...
魔法原子举办2025场景战略发... 3月26日,魔法原子举办「原子双生」2025场景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并首次推...
西湖大学开发出精准定位脑疾病细... 2025-03-20 08:41:52 作者:狼叫兽 近日,西湖大学杨剑教授团队在脑疾病研究领域...
时隔两月半,微信内测爆更! 在多个新功能灰度放量后,微信官方终于发布了新版本更新。 就在昨晚(3 月 10 日), 微信安卓平台...
学而思“上新”,学习机的“参数... 来源:雪豹财经社 在小红书上,“学习机哪个牌子好用推荐”的相关笔记超过130万篇。面对市面上大量同质...
新科技成果!创新草莓原种苗技术... 近日,在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农生物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团队研发的“纯品种、减农药、减化肥”...
化学清洗技术与清洗剂2025武... 2025武汉工业清洗展:引领技术革新的新纪元 多元清洗技术大汇聚:武汉展会即将开启 化学清洗技术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