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叠加政策支持 基因测序加快国产化迭代
创始人
2025-03-03 16:40:48
0

财联社3月2日讯(记者 郑炳巽)在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受制裁事件之后,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迭代升级的进程提速。当前,随着AI技术的发酵,叠加政策支持,基因测序国产化的前景进一步明确起来。

国产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688114.SH)在昨日举行的“SEQ ALL联盟年度峰会”上发起一份“可靠倡议”,目的在于向行业传达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据悉,目前已有包括华大科技、吉因加、极智生物、中合基因在内的20家机构、企业加入倡议行列。

“在因美纳事件发生后,我们马上就行动起来,启动了置换工作。我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平替方案,而是一个更好的、能够在未来的科研、临床等方面从头到尾覆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置换工作的细节。

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迪安诊断(300244.SZ)轮值CEO师玉鹏表示,各行各业在国产技术方面的迭代升级,其实也是国家逐步崛起的必经过程。而行业的壁垒越高,国产化的进程就越慢。“相对来讲,基因测序是迭代速度较慢的行业,但也正在一步步往前迭代。”

师玉鹏提醒,“随着迭代进程的推进,基因测序产业链逐渐得到升级,涉及到的零部件的国产率也越来越高。在这过程,谁先往前走一步,在数据积累上获得优势,就越有利于后续应用的开发。”

蒋慧也表示,基因测序领域的国产化速度的确是比较慢的,但是她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家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迭代速度也会加快。

政策方面,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就重点扶持“开发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强调发展“提高测序速度、降低测序成本”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推动基因检测和诊断技术在其他各领域的应用及转化。

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明确提出将基因测序作为未来产业,在基因及生物技术领域加快基因组学研究应用。

近年来,国产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的报告指出,华大智造测序平台在2023年首次超过因美纳,成为国内实验室使用率最高的平台。按年收入计算,因美纳在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64.50%下降至2023年的54.2%。

蒋慧表示,在推动国产化方面,华大智造希望能给包括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政府机构在内的合作方提供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技术和平台。

谈及基因测序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师玉鹏认为方向之一一定是普惠。他说,“国家现在推动的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等,本质就是要把便捷的检测服务落地到基层,这对检测行业提出至少三个要求,包括低成本、自动化操作,以及便携。”

据了解,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终端测序价格快速下降。2009年时,单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大约为10万美元。2014年因美纳推出的新产品将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2017年再降至100美元。到了2023年,华大智造发布的超高通量测序仪,进一步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

目前,基因测序已经应用于临床、科研、消费以及非医疗方向等多个领域。其中,临床医疗领域包括无创产前检测、辅助生殖、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肿瘤早筛、传染感染等。业内预测,下游有望催生出多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应用市场。

根据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1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13%,预期2026年增长至42.3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23%。

师玉鹏表示,基因测序另一个发展的方向是与AI技术的结合。他透露,迪安诊断在多年的第三方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病理的数据还是日常检测的数据,都要做到与病人的临床数据相结合,才是有用的多组学数据。患者的多组学数据,在未来与医疗AI在临床端相结合,将会促进企业内部效率、新药物开发效率的提升。

蒋慧也透露,华大智造正在持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产出的全链条变得更加简单,不论是样本的前处理环节,还是未来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环节,都将变得更加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基因检测的早筛查、早诊断将帮助提前干预国人生活习惯,这不仅惠及患者及家庭,对节省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作用。

“一些重大疾病如肿瘤,实质上已经变成慢性病,如果能够提前检测、预防,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成本的降低。”师玉鹏说道。根据WHO的相关数据,30%-50%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全球癌症经济负担也可以通过癌症早期发现和癌症患者管理降低。

不过,师玉鹏也提醒,“这个过程涉及到国家财政从医保支付向早诊早筛支付的转换,是一个跨部门协同的大事情,落地将会有一个过程。”

(财联社记者 郑炳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成立智能骨科联... 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10月18日开幕。会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了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
科学与健康|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宋晨、李力...
精密制造取得突破 荣耀折叠屏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姝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报道聚焦中国制造,其中...
原创 杨... 他离去时,世界静默。 刚刚,103岁的杨振宁走了。一个跨越了战乱、留学、诺奖、归国的传奇人生,在华夏...
大型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的“山西... 万家寨引黄集控中心。本报记者 刘迎春 通讯员 吕伟 摄 ...
君合科技公布“一种步进炉”专利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常州君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步进炉”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
原创 荷... 荷兰国宝级企业 ASML 要面临停产? 这看似天方夜谭的事,居然是荷兰自己亲手埋下的雷?到底是什么操...
全国首创,杭州人可以一键起飞去... 清晨的杭州,城市主干道上,早高峰的车流已经开始排起长龙。就在这时,几个身影从车流上方掠过——他们脚下...
中国民众追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肖像照。新华社发(清华大学供图)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
陕西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首届无人... 为进一步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安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公安实战能力,近日,陕西省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