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不用转科室,血糖就稳稳控制住了!”近日,夏奶奶准备接受外科手术,却因血糖居高不下而无法满足手术条件。通过医院新构建的胰岛素泵“虚拟病房”进行调泵,她的血糖很快达标,不需要专门转到内分泌科进行调整。这看似寻常的就医体验升级,背后是江苏以智慧医疗重构就医服务链的生动缩影。
“虚拟病房”打破专科壁垒
帮助夏奶奶调泵的“虚拟病房”正悄悄打破医院里各专科间的壁垒。围手术期或慢性病患者用胰岛素泵可缩短住院周期,但非内分泌科患者增多后,传统管理存在处置滞后等问题。为此,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滨医院建立胰岛素泵“虚拟病房”,借信息化平台实现血糖无科界管理,让医生能实时调取数据、接收预警,护士获标准指引,保障安全。
智能平台上,全院30多个病区的胰岛素泵数据正像一条条溪流奔涌汇入江河,实时汇聚成一片信息海洋。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杨玲轻点鼠标,夏奶奶的血糖波动曲线、泵运行日志、用药记录便立刻在屏幕上清晰铺展,一目了然。
“就像给每个血糖异常患者配备了专属管家。”杨玲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预警点解释道,“我们的系统会24小时监测数据,一旦发现血糖超标,就会立刻推送预警到医生手机,触发跨科会诊机制。”而非内分泌科的护士们则通过平台接收标准化操作指引,就能准确完成胰岛素泵的调整,再不用为“跨科操作不熟练”犯难。
江滨医院的“虚拟病房”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这种模式让结直肠外科的夏奶奶免去了转科的折腾,在熟悉的病房里就享受到了内分泌专家的精准调控。术后,夏奶奶的血糖始终稳定在安全区间,连查房的外科医生都忍不住赞叹:“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光协调转科就得耗上两三天,现在真是太高效了!”
据内分泌代谢科护士长刘巧艳介绍,该模式已覆盖围手术期、心脑血管病、ICU危重症等近千名患者,不仅适用于糖尿病管理,更可复制到高血压、心衰等慢病的全院管控,让忙碌的科室“喘口气”,其他资源“动起来”,破解了专科忙闲不均的老大难问题。
“无陪护病房”重构人力配置
当夏奶奶在体验跨科协同的便利时,无锡的周阿姨也在“无陪护病房”里感受到了家庭负担的切实减轻。去年刚做完胸部手术的她,术后第一天就在护理员陈恩的帮助下进行手功能锻炼:“小陈姑娘帮我翻身、喂饭,连咳嗽时怎么按住伤口都教得仔细,比我们家里人还专业!”在无锡市7家公立医院的45个病区里,像陈恩这样的持证医疗护理员与护士组成了紧密的协作团队,覆盖1800余张床位,彻底替代了家属陪护。
“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还要经过基础照顾、专科业务和应急演练的三重培训。”无锡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曹晓东介绍道。这种分层模式让护士能专注于病情观察、治疗执行等医疗操作,护理员则承担生活照护,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降低了成本。患者可以选择“一对一”“一对多”的照护,费用也比市场价更低。
无锡“无陪护病房”。图片来源/央视频
无锡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梓威表示:“家属不用请假陪护,省下的误工费、交通费可不是小数目。住院时长和费用也降低了,对患者和亲属来说更实惠。”为了让服务质量不打折,无锡每月都会开展医疗护理员服务满意度调查。周阿姨的儿子就在问卷上写道:“不用焦头烂额地在病房和工作间两头跑了,护士和护理员把我妈照顾得比家里还好!”
AI虚拟护士协同效能升级
技术的温度,还体现在南京病房里那些看不见的“守护者”身上。因胆结石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梅舒,就惊喜地邂逅了一位特殊“伙伴”——AI虚拟护士。“它会问我过敏史、饮食习惯,连睡眠好不好都关心,细致得像个贴心小棉袄。”梅舒笑着说,这份细致让她想起了远在外地的女儿。
“患者入院后,AI评估系统就即刻‘上岗’,责任护士指示虚拟护士对患者的现病史、过敏史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再由护士完成体格检查及审核,生成首次入院护理评估单。”鼓楼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清介绍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士重复性的询问工作,还能让护士有更多时间陪患者聊聊心里话。”
目前,首批智慧屏已入驻病区,屏幕上的虚拟护士嵌入了专科标准化问答知识库,还接入了DeepSeek系统。当患者问起“明天能不能洗头”“检查前要空腹多久”这类问题,都能得到虚拟护士的即时解答。“经初步测算,该系统每天能节省相当于‘半个护士’的人力投入。”王清说,这让护士能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护理计划。
而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患者陈先生则体验了物联网设备的“未雨绸缪”。一次深夜,他的血糖骤降,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立刻发出尖锐警报,主管护师魏蓓蕾十分钟内就赶到床边处置。“以前护士半夜要挨个床扎针测血糖,患者睡不好,我们也累得够呛。”魏蓓蕾感慨道,现在只需在患者手臂上贴个纽扣大小的传感器,设备5分钟就能生成一个监测点,形成24小时动态血糖图谱,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实现了风险前置干预。
江苏正以“三轴联动”构建起全域资源再平衡的智慧医疗生态。这些创新实践既立足当下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又让技术惠及更多患者,更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高效调配。这些具体而微小的幸福,正是“江苏方案”最动人的注脚——智慧医疗让技术回归人的需求,让每个患者都能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度。
文/庄佳威
资料来源:交汇点新闻、金陵晚报、新华日报、江苏省医院协会、央视频
上一篇:手机厂商“卷”折叠屏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