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计县策
郑州市金水区围绕“产创强区 幸福金水”战略定位,以创新为核、以产业为基、以品牌为魂,通过攻关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王冰珂
7月6日,在郑州市金水区油化工业遗存片区,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低空飞行,采集高清图像数据,利用河南飙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算法,对人群进行精准识别和数量统计,数据实时传输到南阳路街道城运中心指挥平台,工作人员依此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这只是飙风公司的创新场景之一。该公司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郑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为国家电网、中国铁塔等交付数据质量稽查平台、“5G+智慧文旅分析平台”等项目;创新打造无人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与大疆等头部企业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从最初聚焦大数据治理,到逐步拓展至人工智能算法、无人机服务,该公司累计获得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被认定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郑州市大数据企业。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跨界延伸。近年来,金水区奋力打造“城市创新中心”,着力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实现优质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构建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经济新体系。
“我们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支点,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跨界延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产能输出’到‘价值输出’。”金水区委书记张艳华说。
位于金水科教园区的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各类实验。该实验室是河南大学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共建的第三批河南省实验室,针对氢能制、储、用全链条开展研究,科研团队攻破固态合金技术氢能储存难题,让“氢进万家”成为可能。
科研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金水区依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嵩山实验室等,共建成国家移动安全大数据中心、国家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评实验室、国家物联网安全通信模块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130家。
依托头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与技术,金水区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针对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重点单位,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征集科技成果10余项;重点围绕中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语音大模型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精准匹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武执政教授团队,促成双方对接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金水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入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等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17项,16家企业自研软件获评全省首版次软件产品。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引发新业态。金水区科创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了梯次递进、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企业矩阵。
2024年,金水区新增郑州科技型企业187家,总量达2789家;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2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34.4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区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17份,成交总金额达9.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