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7月22日电 (记者曹继炜)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辅助监测系统近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启动建设,该系统将为EAST望远镜建设提供自主可控、全天候、具有高海拔适应能力的台址环境监测。
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聚焦我国未来在青藏高原建设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所需的关键台址参数监测,集成全天气可视度监控、夜天光强度测量、大气光学湍流剖面监测等多个子系统;依托冷湖优异的天文环境,构建具备扩展性的可持续平台架构,为我国自主开展台址科学评估和望远镜部署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地面的光学天文观测会受到气象、风速、夜天光、大气湍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介绍,“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建成后,将会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天文学家就能依据多方面的监测信息,决定EAST望远镜最合适的观测目标和观测模式,并根据不同地面高度的大气参数,应用自适应光学等技术实时调整望远镜镜面形状,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地面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韩占文介绍,未来,包括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在内的综合监测体系,将成为推动我国自主天文设施高质量布局、强化国家级观测能力的关键支撑。
EAST望远镜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预计2030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光学望远镜,有望在暗物质本质、星系演化历史、系外行星搜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12 版)
上一篇:蝉尿热梗背后是一堂被错过的自然课
下一篇:美拉台建太空港,岛内疑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