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智慧潮涌。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学生们通过智能终端开展编程实践,灵动的代码在屏幕上跳跃;在青岛西海岸中学的智慧课堂上,教师借助AI错题画像系统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教学场景生动呈现……这一幕幕教育新图景的背后,凝聚着黄岛区政协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实践”,持续建言资政的履职担当。
高站位谋划,精准锚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向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引擎,一直是黄岛区政协关注的重点领域。为精准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难点,2025年5月,区政协联合教育、科技等领域力量,组建包含教育专家、企业代表、一线教师的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师生座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全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营中心开展调研。
调研组发现,尽管全区已建成155所智慧学校、4888间智慧教室,实现网络万兆到学校、千兆到终端的全域覆盖,但仍存在教师数字素养参差不齐、个性化学习生态待优化、算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构建‘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生态。”调研组组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薛立群指出,“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资源供给、应用场景等多维度系统推进。要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融合创新的培养体系,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工具。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要着眼未来教育发展需求超前布局、统筹规划,均衡区域资源配置,全链条做好数智教育领域安全防护。
聚共识协商,共绘智慧教育发展蓝图
2025年7月,一场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实践”为主题的区政协专题协商会议召开。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和区教育部门、市民代表齐聚一堂,在2个月深入调研基础上,围绕“如何构建适应数智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学生态” 展开深入探讨。
精准施策,破解发展瓶颈。教育界委员杨世臣建议,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通过“名师工作室+AI研修平台”模式,实现全区教师培训全覆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主任陈华委员提出,应引入大模型技术,升级现有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教学诊断—资源推送—个性化学习闭环服务。家长代表杜晓惠呼吁,加强家校协同,通过“智慧育儿平台”向家长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理念,避免技术焦虑。
成果转化,推动政策落地。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的20 余条建议经梳理形成《专题协商报告》,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建立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打造人工智能课程创新基地”等核心建议被吸纳。
强赋能实践,打造智慧教育“黄岛范式”
三届黄岛区政协换届以来,先后围绕教育领域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活动8次,提出有关提案120余件,有60余件涉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委员们围绕教育领域的议政建言内容详实、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区政协牵头通过大数据梳理分析后形成专题报告,专门呈报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参阅。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吸纳,黄岛区结合区级实际,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项目,着力构建教育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优质化、教学应用创新化、信息素养高标化、教育治理精准化的“五化”智慧教育新生态,系统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先后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等荣誉。
教育环境智能化全域覆盖。升级基础设施,为1.4万名教师、9.5万名小学六年级至高中阶段学生配备智能终端,建成覆盖全区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与国家、省、市平台无缝对接。创新应用场景,在全体高中部署新高考典型场景示范应用,为65所学校配备虚拟实验室,引入智能体育教学系统、AI心理测评系统等,构建“五育融合”智慧教育新生态。
教育资源优质化普惠共享。扩容数字资源库,建成58个课程社区、73万条同步备授课资源,自主研发新区DeepSeek版智能体教学平台,内置3-6年级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设计、学习活动、问答测评的全流程智能化。扩大名师辐射效应,通过“三个课堂”“青青益课”等平台,累计推出公开课400余节,吸引上百万人次在线学习;打造“三名讲堂”精品课程包 2589个,满足学生课后个性化学习需求。
师生素养高标化成果斐然。连续5年开展信息素养测评,合格率超96%;教师信息化课例获国家级奖项96项、省级174项,1项案例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构建“小学选苗—初中培养—高中培优”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工智能竞赛年均覆盖117所学校、7000余名学生。2024年获世界机器人大赛2金3银、山东省信息学奥赛33个省一等奖。
促长效发展,构建教育数字化新未来
“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黄岛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逯鹰表示,下步将建立“分管副主席领衔+专委会负责+委员参与”的跟踪机制,对已出台政策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切实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积极深化校地协同,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创新联盟”,开展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探索“AI+学科”融合新路径。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智慧教育建设,形成“政企校”协同共治格局。
从智慧课堂到个性学习,从数字资源到教师发展,黄岛区政协正以“智”为笔,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画卷上书写着生动的履职篇章。未来,随着《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将持续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学子铺就更加智慧、更加公平的成长之路。(黄岛区政协 王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