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8亿人每天刷2小时短视频!周鸿祎直言:“很多人啥也干不了”
创始人
2025-09-29 17:01:37
0

打开手机,刷几条短视频;等地铁的间隙,再刷几条;就连吃饭时,手机也离不开手——这大概是现在很多人的日常。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本来只想刷5分钟,结果抬头一看,2个小时过去了?

最近有组数据特别扎心:中国每天有超过8亿人沉浸在短视频里,平均每人每天要刷近两小时。

更让人在意的是,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一句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很多人除了刷视频,啥也干不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每天都在刷短视频,却很少认真想过:这东西到底在改变我们什么?

周鸿祎的这些话,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该让我们警惕?

1.

先说说咱们自己的感受:以前看一部2小时的电影,能安安静静从头看到尾;现在打开电影,没看10分钟就想快进,总觉得“节奏太慢”。

你以为这只是自己“没耐心”?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

周鸿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就说过,现在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短视频“格式化”了,国内可能有10亿人每天主要靠刷短视频获取信息、找乐子,以前那种安安静静看书、读长文的习惯,正在慢慢消失。

更可怕的是,这种改变是“不知不觉”的。

就像网友调侃的“抖音5分钟,人间2小时”,刷短视频的时候,大脑会不断接收新鲜、刺激的内容,根本来不及思考,等反应过来,大半天时间已经没了。

其实不只是咱们普通人在刷短视频,连企业家都在盯着这个领域。

今年1月11日,周鸿祎以运河商学导师的身份,给企业家学员上课,主题就是“企业家要不要做IP”。

他说的很多话,虽然是给企业家听的,但咱们普通人也能从中看清趋势。

周鸿祎说,现在传播方式早就变了。

以前是“中心化媒体”的时代,想让别人知道你的品牌,只能靠电视台、报纸;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人人都能发内容,8亿人主要靠短视频获取信息——如果你想让别人看到你,就必须会做短视频。

这话一点不夸张。

咱们想想身边的例子:雷军靠拍接地气的短视频,让小米的形象更亲切;董明珠直播带货,一次次打破销售纪录;俞敏洪更是靠直播,让新东方从困境里走了出来,转型做农产品带货。

就连周鸿祎自己,也试过拍短视频、参加车展聊车,甚至偶尔“自黑”,结果为360的纳米AI搜索带来了不少关注。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也意味着:短视频不只是“娱乐工具”,更是一个能接触到更多机会的平台——比如有人靠拍短视频分享技能涨粉,有人靠直播卖家乡特产赚钱,这都是以前很难做到的。

2.

不过,很多人会误解:做短视频、做IP,就是要当“网红”,靠颜值、搞噱头吸引关注。周鸿祎在授课时直接戳破了这个误区:“大错特错!”

他还提出了做IP的“三重境界”,其实普通人也能参考:

第一重是“初级阶段”:靠传统的宣传方式,比如发广告、搞活动;

第二重是“进阶阶段”:自己做内容,比如写文章、拍短视频,慢慢积累影响力;

第三重是“高级阶段”:通过短视频、直播,直接跟用户聊天,建立信任。

周鸿祎特别强调:“流量的最终归宿不是直播带货。”

对企业家来说,做IP是为了给企业代言,跟用户拉近关系;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做短视频也不是非要“带货赚钱”,可以是分享生活、传递技能,甚至只是记录自己的成长——关键是“真实”。

他还说,很多人做不好短视频,是因为“太端着了”。

放不下身段,总觉得“我是老板”“我要面子”,说话像教训人一样,用户自然不爱看。

就像周鸿祎自己,拍短视频的时候不会刻意写脚本,遇到有意思的事就拍下来,跟用户像朋友一样聊天。

他说:“真实才是最大的流量密码。”

这句话对普通人来说,比任何“涨粉技巧”都有用。

从2024年开始,越来越多企业家扎堆进入短视频、直播甚至短剧领域,不是因为“跟风”,而是因为他们明白:短视频已经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而是“必须做”的事。

周鸿祎举例说,马斯克、张朝阳、董明珠这些企业家,其实一直都在做“IP”,只是以前靠采访、演讲,现在靠短视频。

因为现在的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很少看传统媒体,想让他们了解你的品牌、认可你的理念,只能去短视频平台。

3.

他还提到一个关键点:做IP不是“员工的事”,而是“一把手工程”。

意思是,老板自己要亲自做,而不是把任务交给员工。

因为用户想看到的,是企业负责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官方话术”。

虽然周鸿祎一直鼓励大家拥抱短视频,但他也没回避短视频的“陷阱”。

比如他提到AI的时候,说“机器人做保安是伪命题”。

理由很简单:机器人的体力、反应速度比人类强太多,如果给它太多权力,一旦失控会很危险。

其实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短视频:短视频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但如果“沉迷”,就会被它控制。

他还提醒年轻人,不要把网红经济只当成“直播打赏”“带货赚钱”。

网红经济还有很多可能性,比如哈尔滨,没有靠直播带货,而是靠短视频分享当地的美景、美食、人文,吸引了全国的游客,这就是“网红经济+旅游”的新玩法。

很多人说短视频是“精神鸦片”,因为它容易让人上瘾,浪费时间。

但也有人说,短视频带来了“信息普惠”:农民靠它卖出滞销的农产品,工匠靠它传承快消失的手艺,普通人靠它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其实,短视频本身没有“好”与“坏”,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它。

周鸿祎的观点很客观:对企业来说,短视频是工具,不是目的;对个人来说,短视频可以用来娱乐,但不能沉迷。

就像有人说的:“短视频是一扇窗,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但如果只盯着这扇窗,就会忽略窗外的风景。”

现在提起短视频,很多人又爱又恨:爱它带来的便利和快乐,恨它偷走的时间和耐心。

但其实,我们不必纠结“要不要刷短视频”,而要思考“怎么用好短视频”。

周鸿祎的话,不管是对企业家还是对普通人,都是一种提醒: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短视频是不可逆的潮流,但我们不能被潮流“带着走”,而要做潮流的“主导者”。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刷短视频可以是放松,但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做短视频可以是尝试,但不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保持清醒,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被短视频“格式化”思维,不被流量“绑架”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工具永远只是工具,能决定生活方向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全... 2021年底,美国太空军副作战部长戴维·汤普森在福克斯新闻上直言不讳,中国太空能力发展速度是美国的两...
福建省第六十八次国际聋人节活动... 2025年9月27日,福建省第六十八次国际聋人节活动暨科技助残宣传与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活动在省残疾...
防爆手机品牌排行榜2025:拜... 在石油、化工、矿山、电力等高危行业中,防爆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保障作业安全的重要设备。随着市场需...
科技为匙 开启“折翼天使”潜能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我设计的程序能让机器人完...
原创 震... 提起地下文明,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比如隐藏在地心的神秘国度,住着拥有超能力的居民。 ...
净利润暴跌、大客户集体砍单!昔... 近日,有“新三板化妆工具第一股”之称的中山尚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称申请终止在新三板挂牌,这已是...
原创 8... 打开手机,刷几条短视频;等地铁的间隙,再刷几条;就连吃饭时,手机也离不开手——这大概是现在很多人的日...
汽车之家亮相2025云栖大会 ... 9月24日至26日,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的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汽车之家受邀参会,向...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1...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9月29日11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试验三十...
高德地图升级“鹰眼守护”预警系... 9月28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高德地图在北京联合发布“鹰眼守护”预警技术。 该技术作为国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