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实验室里的科研突破如何蜕变为产业蓝海的创新动能?在科技创新正在加速崛起的安徽,这一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从合肥量子科技的全球领跑到新能源汽车的“三分天下有其一”,这片科创沃土上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金融力量的精准赋能。招商银行合肥分行以战略眼光深耕科技金融领域,通过生态搭建、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为安徽科创企业架起了一座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金融桥梁”。
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合肥分行连续开展并参与多场科技金融活动,包括“科技引领金融赋能”2025徽商科技创新发展交流会、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以活动为桥梁,深入对接科创企业需求,打造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体系升级,该行正为安徽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锚定科创高地:战略先行筑根基
安徽正以强劲势头崛起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极。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工电气、农机装备等行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5年以来,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国内首张芯片级量子密码卡在皖问世,一系列硬核成果不断刷新“安徽创新”的高度。但光鲜数据背后,“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痛点仍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超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曾被“锁”在实验室。
瞄准这一堵点,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将科技金融纳入战略核心,与地方创新发展同频共振。作为招行系统首批六家科技金融重点发展分行之一,该行于2025年初率先成立系统内首家科创金融中心,布局4家科技金融重点支行,构建起“中心统筹+支行落地”的服务网络,通过落实“六个专门”服务机制,将科技金融打造成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力量。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正催生出安徽科创的繁茂森林。截至目前,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已为5500户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科技贷款余额超240亿元,科技企业客户数、授信客户数实现三年翻番,并成功落地了系统内首笔科创人才贷。
搭建生态桥梁:精准对接促转化
9月24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颁奖典礼暨科创金融对接会在合肥举办。全省共1043家科技型企业报名参赛,两家企业获安徽赛区金奖,33家企业晋级全国赛。作为大赛重要合作单位,招商银行合肥分行自2012年首届大赛起,连续十四年深度参与其中,累计为4.5万家参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款规模达380亿元,以金融之力赋能参赛企业展翼腾飞,成为大赛背后最坚实的金融后盾。
会上,招商银行合肥分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黄平表示:“双创大赛是一个可以交流到前沿科技的好平台,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将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金融供给,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共筑安徽创新高地。”
这只是该行搭建科创生态的缩影。不久前的9月16日,“科技引领金融赋能”2025徽商科技创新发展交流会在合肥举办,招商银行合肥分行作为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深度参与。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赵瑜在致辞中承诺,将深耕安徽科创沃土,做科技企业的“成长合伙人”、创新生态的“价值连接者”、区域发展的“战略同行者”,助力安徽打造国际竞争力科创高地。
创新产品体系:技术赋能破瓶颈
面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融资特性,招商银行合肥分行跳出传统信贷思维,以产品创新破解融资难题,这背后是招商银行“四化”转型中数智化与差异化能力的深度落地。
针对高校科研人才创业场景,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协同总行打造“科创人才贷”。这不仅是为合肥高校人才量身定制的“招行方案”,更成为区域科创金融改革的标杆。与传统贷款不同,该产品聚焦科研人员的人才背景、学术造诣、科研实力等核心价值,无需抵押担保,全程线上办理,最快8分钟获批,当天即可提款,彻底打破了“重资产”的传统枷锁。截至目前,该行“科创人才贷”授信规模已突破2200万元,成功落地17笔申请,精准支持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多个顶尖科研团队。
在企业端,招商银行合肥分行构建起“科创贷+招企贷+高招贷”的金融产品矩阵,覆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精准破解科技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服务科技普惠小微企业超1000户,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依托“科创资质分”信用风险评审模型,实现了从“看报表”到“看潜力”的风险评审理念转变。该模型从企业知识产权、科研人才储备、技术创新实力、研发投入强度等维度,对企业创新价值和成长潜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估与精准画像。
“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精准滴灌!”某小分子创新药企业正是受益者。这家诞生于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的企业,在股权融资到账前夕,突遇日常经营资金缺口,却因“零收入”被传统授信拒之门外。招商银行合肥科创金融中心敏捷响应,依托“科创资质分”快速评估其技术价值,火速放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以金融活水灌溉科创沃土,以专业服务赋能时代梦想。随着安徽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招商银行合肥分行表示,将充分发挥招行优势,持续布局科技金融,深耕高校校友生态圈,扩大皖籍科创项目覆盖,让更多“金种子”破土成林,助力安徽科创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为安徽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注入不竭动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郑玲 通讯员 胡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