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慧矿山”建设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工作向精细化推进,传统清淤作业“高人工依赖、低作业效率、高安全风险”的问题愈发显著,成为制约行业升级与环保工作推进的关键阻碍。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振波教师团队牵头,指导高志聪等成员成功研发“面向多场景作业的清淤装备及其智能协同控制系统”,以技术突破打破传统清淤困局,为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注入新动力。
设备实物
设备运行现场
这款多场景一体化智能清淤车,凭借三大智能模块的高效协同,构建起清淤作业的核心优势。其中,远程遥控模块如同“安全中枢”,操作人员通过终端即可完成从启动到作业结束的全流程操控,彻底消除人员入井作业、近距离接触污染物的安全隐患,成功解决矿井等危险场景清淤的核心难题;盖板智能处理模块实现“无人化适配”,能根据不同规格的井盖、沟盖自动调整操作模式,完成掀起与复位动作,相比人工操作,效率提升显著;泥水分离模块配备专用振动滚筒筛,在采集淤泥的同时同步实现泥水精准分离,既避免混合污染物堵塞作业通道,又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完全贴合当下环保治理的严格标准。
为应对矿井泥泞路面、乡村坑洼地带等复杂作业环境,装备在硬件设计上颇具巧思。履带式移动机构让车辆摆脱地形限制,即便在湿滑、崎岖的路面也能平稳行驶;斗提机的竖直支撑杆可根据地沟深度灵活调节高度,无论是乡村浅层水沟,还是矿井深层地沟,都能实现全方位覆盖采集,确保清淤工作无死角。
该装备已在多地完成实战检验,山东菏泽洪福寺村便是典型案例。此前,该村水沟淤堵问题严重,污水横流不仅影响村容,更干扰村民日常生活,传统清淤方式需耗时十余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这款智能清淤车仅用较短时间便完成全村水沟清淤作业,分离后的淤泥得到规范处置,净化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村庄水环境迎来彻底改观。村民们特意联名写下感谢信,用“干得快、清得净、真省心”的评价,肯定装备的实际成效。此外,该装备还在山东某矿区完成清淤测试,面对井下狭窄通道与泥泞环境,依然高效完成淤泥清理与泥水分离,且未产生二次污染,获得矿区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从矿井高危场景到乡村民生工程,这款智能清淤装备实现了清淤领域的多维度突破。其落地应用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环保”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更推动“智慧矿山”建设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成为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鲜活实践。
作者:高志聪 张宸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