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逝世后,清华大学首次为他设立了缅怀室。
在安徽杨老旧居,市民们冒雨前来悼念;
线上,多所高校和知名物理学家也纷纷默哀追忆。
除了对这位巨匠科学贡献的缅怀,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49岁的遗孀翁帆身上。
这段曾被世人贴上“图名图利”标签的婚姻,在质疑声中相伴21年。
不过,翁帆父亲多年前的一番肺腑之言,更是揭开了女儿深爱杨振宁的真正原因。
他身上具备的4大优点,竟让这位父亲,也找不出丝毫反对的理由。
那么,翁帆父亲究竟看重杨振宁身上哪4个优点,竟然让他乐意将女儿嫁给大她54岁的男人?
杨振宁与邓稼先“重逢”
据王宫保透露,杨振宁先生的告别仪式,将在10月24日上午9点于北京八宝山举行。
尽管官方尚未最终确认,但这一消息仍引发了人们的无限感慨。
因为八宝山革命公墓,同样是杨振宁先生挚友邓稼先的长眠之地。
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位年龄相仿的孩子,从小在清华园里一起玩耍。
后来,他们一同进入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岁月里相互鼓励,切磋学问。
再后来,两人都赴美留学,一个选择留在美国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一个则于1950年毅然回国,投身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他最想见的人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邓稼先。
一句“我懂你”诠释了他们之间多年来的信任与了解。
邓稼先曾在一盒京剧磁带上,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期许。
如今,两位巨匠将在八宝山的“共同途”圆满,这或许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然而,在杨振宁先生的科学传奇与家国情怀之外,他与翁帆的感情,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很多人怀疑,翁帆肯定是看中了杨振宁的名气和财富。
甚至还有媒体挖出翁帆之前有过一段短暂婚姻,借此大做文章。
没想到,相差54岁的他俩,还是走过了21年的时光。
很多人好奇,翁帆究竟为何会看重杨振宁,并死心塌地跟了他这么多年,无怨无悔。
尤其是翁帆的父亲翁云光,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翁父比杨振宁小19岁,当翁帆鼓起勇气,把想和杨振宁结婚的想法告诉他的时候,翁云光和老伴都沉默了。
老两口心里不是没有顾虑,女儿和杨振宁结婚,这事说出去,亲戚朋友会怎么议论。
翁父最初的担忧,包括年龄差,世俗眼光,女儿未来无子,以及将来女儿独自面对一切的境况。
然而,翁云光毕竟是一位思想开明且有见识的父亲。
仔细想过后,杨振宁身上的4个优点在他看来是“无人能及”,让他没有理由反对这门亲事。
首先,杨振宁在物理学方面的学术成就斐然,堪称时代巨匠。
1957年,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学史上,他与爱因斯坦、牛顿同列,是排名前5的伟大科学家。
这种对人类知识巅峰的探索和贡献,激发了翁帆内心深处的崇拜与仰慕,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直抵灵魂的吸引力。
其次,杨振宁博学多才,兼具中西文化底蕴。
虽然杨振宁常年在国外留学、工作,但他从未忘记中华文化。
他精通中国文学,尤其喜欢古诗词,经常和翁帆一起吟诵赏析;另外对古典音乐也颇有研究。
这种精神层面的高度契合,为两人提供了共同爱好。
翁帆曾在采访中提到,和杨振宁在一起,能够感受到她是和年轻时的杨振宁在一起的,即使她没有参与他过去的生活。
这份丰富的精神世界,是许多同龄人无法给予翁帆的。
第三点,杨振宁爱国之心赤诚,始终心系祖国。
这一点,也是翁帆最为看重的。
1957年诺贝尔颁奖礼上,杨振宁特意用中文表态“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感到骄傲”。
1971年起,他持续资助大陆学者赴美深造,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中坚人才。
2003年回国后,他捐出全部积蓄助力清华高等研究院建设,还全职任教,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学者。
这种超越小我的大爱与奉献,深深打动了翁帆,也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榜样和方向。
第四点,杨振宁思维敏捷,心态年轻有活力。
虽然年过八旬,但他的思维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婚后,杨振宁还教翁帆学开车,还为她准备各种仪式感。
在他眼里,翁帆没有心机又体贴人意,生机勃勃又可爱俏皮,俩人在一起没有代沟,相处起来十分融洽。
他们会一起逛美术馆,玩年轻人喜欢的默契游戏,杨振宁还会经常给翁帆出一些数学题。
这种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和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让翁帆感受到了被引领和被激发,而不是被年龄所束缚。
翁云光总结道:“杨振宁教授这么优秀,翁帆仰慕他、对他产生感情是很正常的事。
女儿的人生选择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伦理,他们的情感很纯洁,做父母的当然没有理由反对。”
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这段婚姻才能稳固走过21年的风风雨雨。
21年的相处,也证明了翁帆与杨振宁的感情,远非外界所想的那么简单。
葛墨林教授曾说:“杨先生目前的健康身体,翁帆绝对是有功劳的。”
翁帆的陪伴下,杨振宁冬天外出脖子上必定会有一条围巾。
当他听不清记者的提问时,翁帆总会耐心地在他耳旁重复一遍。
而杨振宁对翁帆的爱,也绝不像大众想的那么简单。
当翁帆身体不舒服没法起床时,杨振宁会去楼下帮她做一碗燕麦粥,喂她吃。
为了不吵醒熟睡的翁帆,他会悄悄躲到洗手间看书。
杨振宁的3个子女,也早已把翁帆当成了家人。
大儿子杨光诺曾说,翁帆对父亲的照顾比他们还周到,父亲晚年能过得这么舒心,全靠翁帆的付出。
在杨振宁先生离世后,“翁帆会不会再婚”成了一个疑问。
这个问题,杨振宁生前就曾被问及,他的回答既诚实又纠结:
“年老的杨振宁说,你可以再结婚;但年轻时候的杨振宁,肯定不愿意。”
杨振宁的纠结,恰恰证明了他对翁帆的在乎。
如今的翁帆,虽然无儿无女,但她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小姑娘。
这些年在杨振宁的影响下,她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在学术领域有了自己的成就,经济独立、精神富足。
翁帆爱上杨振宁,从来不是因为名利,而是被他那无人能及的学术成就、博学才华、爱国情怀和年轻心态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