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教育局部署开展第二批智慧教育项目交流活动,和平区等6个区、县率先以区域或项目校为单位,通过课堂观摩、场景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展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成果,交流数字化转型经验。
和平区重点展示数字技术如何让中小学课堂焕新,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将MR技术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亲历”《盘古开天地》中混沌初开的场景;望湖路小学以数字化支撑科学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热气球》课堂上,学生利用温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分析数据,直观理解“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市第一三四中学、南昌中学分享了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场景,覆盖智慧教研、智慧体育、智能学情诊断、云课堂等。
沈河区积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区域统一部署建设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无人机教室、智能录播教室等,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以PAD教学探索小学个性化教学路径;市第二十七中学利用AI课堂反馈系统采集、分析师生课堂数据,实现常规教室规模化部署和常态化应用,促进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市第七中学文艺路学校、市实验学校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探索与实践。
铁西区展示了数字技术在不同学段的创新应用,市第三十一中学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加强机器人社团建设,该校有2支队伍在202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智能机器人项目一等奖;铁西区启工二校红梅分校积极拥抱脑科学等新技术,为学生打造了智慧体育、AI电视台、科创空间等有利于学生探究、体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于洪区推动伴随性数据采集技术应用于教学,于洪区东北英才学校打造智慧体育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每天校内2小时体育活动质量,“校园吉尼斯”纪录屡被刷新;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东北英才第一中学试行“智慧纸笔”,凭借无感式数据采集、智能化诊断分析、即时性精准反馈等,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康平县高级中学、新民市胡台学校培育、提升乡村师生人工智能认知和应用能力,建设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等,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语文等学科融合。
市教育局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评价市级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情况,并通过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的观摩交流,发挥项目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域内教育数字化共同发展。下一阶段,将在浑南区等区、县开展活动。
供稿:沈阳市教育局信息化处
编 辑 | 赵莹
设 计 | 宏坤
校 对| 陈婷
审 核| 韦佳贾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