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1月24日,记者获悉,“十五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组织实施包含“鸿蒙计划”“夸父二号”在内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王赤介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自2011年启动实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和“天关”卫星等八项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首次。
“十五五”期间,聚焦宇宙起源、空间天气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组织实施包含“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在内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力争在宇宙黑暗时代、太阳磁活动周、系外类地行星探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他举例说,“鸿蒙计划”将用“1+9”颗卫星来探测宇宙早期黑暗时代和黎明的演化历史。 “夸父一号”是在黄道面上对太阳进行监测,而“夸父二号”将在太阳极轨上对太阳极区进行正面成像,实现从黄道面到极区成像的跨越式发展。
为何要开展系外行星的探测?王赤表示,这始于人类的好奇心。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是否还有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这有待探索。在太阳系外,科学家也希望能够找到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国际上已经有各种系外行星探测任务,其中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是目前发现系外行星最多的任务,已经发现了超过六千颗系外行星。目前发现的系外行星大多是几倍地球大小的“超级地球”,比较容易发现,国际上尚未发现既在宜居带,又是地球大小的岩质行星。未来5年,中国的系外地球巡天任务将去找“地球2.0”。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