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科普动起来”家庭创新制作大赛落下帷幕。普陀区参赛队伍以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名的优异成绩在此次大赛崭露头角。
据悉,今年的创新制作大赛以“致敬·传承·追光”为主题,采取网上比赛的形式,要求亲子选手共同选取一位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调查研究领悟这些先驱的精神,通过视听语言的艺术表达,发扬属于中国科学家的精神。
普陀选手通过多样视频创作形式,从爱国、创新、奋斗等多个维度,诠释并展现了科技阵线前辈科学家攻坚克难、潜心钻研的事迹与卓越贡献。
一等奖获奖家庭李杺桐家庭
二等奖获奖家庭颜孙杨家庭
二等奖获奖家庭徐苡忱家庭
二等奖获奖家庭吕东蔚家庭
二等奖获奖家庭施予悠家庭
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普陀区科协还将丰富多样的科普互动交流体验活动搬到赛场外,为参赛家庭与市民们提供近距离“触摸”科普知识的机会。
在参观奉贤区垃圾分类科普馆过程中,生动的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独特的垃圾分类互动体验、高效便捷的垃圾回收流程,让大家纷纷感叹:“原来衣服、本子等产品还能通过这些回收材料‘再生’,就连校服也可以用回收的塑料瓶来做,垃圾分类技术和垃圾分类工作太有必要了!”
参与家庭参观垃圾分类科普馆
在“造纸·花趣”手工活动中,参与的家庭亲手体验了废纸变宝的乐趣,通过老师教授科学方法,用废纸做成再生纸,搭配干花干叶做成贴花。
“解锁鸟类的自然密码”户外体验活动,则带领参赛家庭走出教室,来到上海之鱼体验观鸟,从叫声、习性、姿态等多方面了解鸟类“朋友”。细致观察下,珠颈斑鸠、喜鹊、黑水鸡这些常见的鸟类,展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魅力。
走出户外观察常见鸟类
“瓶瓶乐的‘履新’日记”科普活动,用有趣的垃圾分类拼图小游戏,生动的“瓶瓶乐‘履新’日记”小故事,制作塑料瓶蘑菇小夜灯,让小朋友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学习垃圾回收知识。
“瓶瓶乐‘履新’日记”科普活动
普陀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每一个参与到活动中的家长与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传承科学家的精神、故事与知识的意义。”
记者:蔡剑飞
资料:普陀区科协
编辑:吴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