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问二号发射4个月,9月下旬发出2次无线电信号:这是在干什么?
创始人
2025-09-30 13:01:27
0

2025年5月29日-2025年9月29日,中国天问二号发射已经4个月了,不过,天问二号的消息并不是很多,这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呢?

其实虽然我国没有公布多少消息,但是关于天问二号作为全最受关注的任务,在国外不少测控也在时刻注意其变化。

所以,稍微具有风吹草动,都会给出一部分数据说明,那到底有什么新情况呢?下面就一步一步看看。

天问二号发射4个月!走到哪里了?

自从天问二号任务发射之后,我国公布的消息,其实最为明显就是拍摄了地月照片,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消息了。

而最近一次就是在9月上旬的时候,我国给出了一个说明,那就是——9月6日,在距地球3600万公里的幽远深空,中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正沿着无形天路,奔赴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从这个时间节点上来讲,9月25日了,整个距离肯定也是远超这个节点了。

所以,天问二号还在继续的奔跑,的确,其任务周期太长了,在这4个月的时间之中,基本上一直在往目标前往,这是没有多大的争议的,这相比天问二号长达10年的探测任务周期相比,这一点时间的确也是不值得一提的。

它的首个目标点是小行星2016 HO3,这一颗小行星的意义非常大,其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365.77天,与地球的365.25天很接近。

所以,也被称之为地球的卫星,当下我们说的地球的卫星是月球,这个说的卫星相当于就是“第二颗卫星”,但是它跟实际性的月球又存在差别。

所以,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而且,它绕着旋转之下,依照当下观察的结果,那就是——在今后300年内,会一直和地球保持着38到100个地月距离,不即不离地跟着地球转。

通过对它的研究,将可能实现人类对月球起源的了解,甚至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变化过程,所以,价值意义非常大。

而其他国家也希望研究它,但是都没有去过,我国这一次在小行星上的任务周期大约为2年左右的时间,在上面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带回地球,进行全面的分析。

而在这一次任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主带彗星311P,这段旅程大约需要7年时间,随后在距离目标20公里处伴飞并开展近距离科学探测。

彗星行走的时间更长,可能大家看到的消息会更少,所以,这种周期较长的任务就是这样,主要的时间都是在飞行,只有在全面把任务锁定了,在进行探索任务的时候,才会给出说明。

不过,在9月,除了我国进行相关性的天问二号说明之外,其实关于国外的测控也有相关性数据披露。

天问二号9月下旬发出2次无线电信号:这是在干什么?

的确,这是来自国外测控进行说明的,这也算是天问二号的一些动向,在发出无电线信号之后,很多人就知道它在进行活动,那9月两次发出无线电信号是干什么呢?

从时间上来说,第一次是在9月26日,发射了一次罕见的无线电信号,第二次就是在9月27日再次发射出来,依照初步的预估来看,这可能是来自航天器要进行活动变化所带来的。

天问二号采用的太阳能电力推进,可能是进行信号的传输,来进行数据发送,改变姿态以进行推力,并且仅需要定期瞄准地球进行测距和通信就行了。

说白了,可能就是在进行测控看看状态情况,其次就是保证天问二号的发电问题,这就是它当下的情况。

除了这些消息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消息了。

所以,天问二号的消息的确不多,我国针对其报道不是很多,只能说,慢慢等吧。

毕竟在进行飞行过程之中也没有什么事情,探索任务的成果也不多,就主要进行了照片的拍摄,其他也就没有了,全面进行探索,成果,消息就会出现爆发,而且也期待这一次任务的完美执行,因为这一次任务还关系到我国后续的任务执行。

天问二号是天问三号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

的确,这天问二号相当于是我国天问三号任务的一次技术验证,在这一次任务之中最为关键就是小行星采样任务。

采用的技术可能运用到我国天问三号上,这也是我国此前公开说明了的,就是天问二号为天问三号提供相关性的技术验证。

所以,只要天问二号成功了,我国天问三号的稳定性可能才会更大,这就是差别。

可能就是在采样技术上等存在相似的情况,但具体的结果的披露话,肯定也是在完成之后才会说明,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给大家说明的,那就是我们执行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其实就是在为载人登月任务提供支持,这些技术已经是完全掌握了,那我们登月就只需要在后面等待飞船,火箭等等,全面完成了之后,进行相关性的铺垫,进行任务执行就可以了,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所以,天问二号任务非常关键,虽然是10年周期,但是前面的小行星采样是重之重,我国天问三号安排在2028年进行发射,这基本上就是连续性的任务执行,就是在等待相关性的技术核定了。

如果在2030年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这也将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从火星带回土壤,这对未来火星的演变历史,火星是否存在水,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火星是否适合居住等等,都将从火星土壤之中找到答案。

那么,这一次任务又是一次关键性深空探索格局转变的任务,不得不说,中国的航天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大家的认知,并且在不断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

所以,中国航天值得骄傲,曾经我们可能在发展过程之中表现一般化,但是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航天路线,已经在不断能突破自我了,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航天界的新高,这就是转变,也期待未来更好,期待天问二号,天问三号不断刷新航天历史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苹果平替电容笔到底好用吗?甄选... 苹果平替电容笔到底好用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国产电容笔在书写流畅度、压感表现、防...
DeepSeek-V3.2-E...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9日,据DeepSeek官方消息,DeepSeek-V3.2-Exp大语...
圈粉2亿海外用户,中国网文出海... “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读者总量占全球80%...
项目集锦 | 5个半导体项目刷...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近日,晶盛机电、华润微、山东镓数、硅耐光电、晶林科技、等...
科技前沿|AI医生“转正”还有... AI出现在诊室,像医生一样问病史、做诊断、开检查单。这个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 ...
原创 天... 2025年5月29日-2025年9月29日,中国天问二号发射已经4个月了,不过,天问二号的消息并不是...
浩鲸科技“鲸智百应”重磅发布:...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国务院部署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以来...
全栈IT运维新纪元:Manag... 当IT运维遭遇数字化转型浪潮,传统工具捉襟见肘之际,一款融合系统管理、网络监控与无线感知的全栈平台正...
原创 m... 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如火如荼,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3也给予了一定优惠,不过优惠幅度有...
原创 王... 9月末,大连万达集团及法人王健林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高涉及执行标的1.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