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朗智能万彬:机器人“组合拳”出击!以“人形+专用”重构服务智能化未来
创始人
2025-11-24 16:20:53
0

“我刚从韩国回来,代表公司受邀了参加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随着擎朗智能近年来海外业务的高速拓展,万彬的跨国出差也愈发频繁了。

11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七届企业家大会顺利召开,刚刚从韩国参加完重要活动归来的擎朗智能COO万彬作为校友代表,做客金融界《智“会”企业家》栏目。作为深耕服务机器人赛道多年的领军者,在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的当下,擎朗智能正以“专用型机器人筑牢根基、通用人形机器人拓展边界”的协同战略,重新定义服务业智能化的未来形态。

构建机器人协同矩阵,打造服务闭环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作为全球优秀的通用+专用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供应链”全链条产业化闭环能力,构建了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行业最全品类的产品矩阵。“现有物理世界的设施、人类的情感需求、数据积累的便利性,决定了人形机器人与专用服务机器人的协同是必然趋势。”万彬在专访中阐释了产品协同战略的核心逻辑。

目前,擎朗智能专用服务机器人已在配送、清洁等标准化场景中站稳脚跟,凭借超过一半的海外市场份额,已逐渐成为餐饮、酒店、商超等场景的“标配”,累计出货量已超十万台,进一步印证了产品的市场服务力和竞争力。但单一专用机器人在服务场景上仍有局限,比如类似配餐、收餐、前台接待等需要灵活交互的非标准化工作无法适配。

人形机器人的加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它无需重构现有环境,可直接适配人类生活环境,在情感上更易与用户产生共鸣,同时借助人类行为数据可以通过大模型快速提升智能水平。“专用机器人负责高效完成标准化流程,人形机器人可以承接个性化、交互型任务,两者可形成‘1+1>2’的服务闭环。”万彬表示,这种协同模式既保留了专用机器人的效率优势,又通过人形机器人拓展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协同场景落地,优化服务体验

在上海虹桥香格里拉盛茂酒店,擎朗智能的协同战略已完成了实景落地,机器人矩阵已全面融入酒店运营,覆盖前厅迎宾、客房清洁、送餐送物、行李配送等多元场景。酒店内,专用配送机器人穿梭于客房与餐厅之间,高效完成餐品、物品配送;人形机器人既是酒店科技形象的展示代言人,也是提供实际服务的迎宾员工,它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与拟人化动作,能够主动问候抵达酒店的宾客,进行智能问答互动,并为每一位宾客递送欢迎礼。

“过去,配送机器人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专项任务,未来通过人形机器人的协同,或将覆盖从餐前准备到餐后收尾的完整场景。”万彬介绍,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优化了用户体验。

除酒店场景外,人形机器人的协同模式还可以拓展至餐饮、医疗等领域。比如在商超,专用机器人可以进行货架补货、商品配送,人形机器人提供导购、收银辅助等服务。“每个场景的协同逻辑都是一致的:让专业的设备做专业的事,通过协同服务覆盖更多岗位、拉长服务流程。”

破解行业痛点,筑牢行业壁垒

协同模式的落地,离不开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支撑。在技术层面,中国AI技术的快速迭代为人形机器人的智能交互提供了保障,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则降低了专用机器人的量产成本,两者的技术成熟度形成互补。“专用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积累了海量场景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哺人形机器人的算法优化,让协同更顺畅。”万彬说。

在市场层面,协同模式精准击中了服务业的核心痛点。从全球趋势来看,未来服务机器人占比将超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趋势愈发清晰,服务业对智能化的需求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场景覆盖”。擎朗智能的协同方案,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又可以实现“效率+体验”的双重提升。

对于量产规划,万彬透露,公司今年发布的两款人形机器人正处于量产准备阶段,预计明年正式投产,将优先与现有专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协同落地。“我们当前并不追求人形机器人的‘万能化’,而是聚焦与专用机器人的协同适配,让两者在场景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谈及此次韩国之行的背景,万彬介绍,公司在韩国已深耕三年,KT、现代、大宇能源等当地头部企业均为合作客户。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是由驻韩大使馆牵头,核心是落实APEC会谈成果、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他作为机器人技术及出海业务的代表在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分享。在全球业务层面,擎朗智能产品已畅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而人形机器人的加入,更让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充满了想象力。

作为华科校友,万彬认为“坚韧不畏难、沉心做专业”是华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内核。寄语创业路上的华科学子,他强调:“既要发挥自身技术特长,也要主动接触客户、投资人,用更立体的价值观看待创业,避免停留在‘讲故事’阶段,扎实落地应用场景才是关键。”

从专用机器人的单点领先,到“人形+专用”的协同共赢,擎朗智能正以创新思维重构服务业智能生态。在机器人产业的蓝海中,这种协同模式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更为全球服务业智能化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发布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 中国科学院“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项目24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开放包括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
原创 2... 6G尚未商用,太空的地盘争夺战却已经打响。2024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完成了6G的第一阶段试验,...
云手机怎么选择,VMOS云手机... 云手机怎么选择,VMOS云手机优势盘点 1. 计费模式灵活: 行业首创按时付费模式,对于部分利用率不...
田渊栋卡帕西力荐Nano Ba... 西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Nano Banana Pro又被开发出了新玩...
原创 台... 芯片这行当,有时候领先一步就是天壤之别,可有时候砸钱抢第一台机器,也未必就能稳赢。2023年底到20...
只此澄澈(弘扬科学家精神 这才... 万东锦(右)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万东锦团队研发的多种复合炭材料。受访者供图 晴空万里...
云南强化科技支撑加速培育新质生... 云南网讯(记者 季征) “十四五”以来,我省聚焦“三大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具...
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国内5... 钛媒体App 11月23日消息,在11月22日开幕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
擎朗智能万彬:机器人“组合拳”... “我刚从韩国回来,代表公司受邀了参加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随着擎朗智能近年来海外业务的高速拓展,万...
芯片龙头TOP 10,有人狂欢... 随着2025年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增长极已从周期性复苏转向结构性变革。两个关键词牢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