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飞一直非常重视欧洲的适航认证,特别是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认证,因为它在国际航空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很多非洲和亚洲国家都会参考这个认证。今年四月,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执行董事弗洛里安·吉勒梅在接受法国采访时表示,商飞的C919飞机将无法在今年获得欧洲适航证,可能需要再等待三到六年才能完成。这一消息让外界纷纷认为,欧洲市场暂时对中国的大型飞机关上了大门。
这背后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EASA的这份声明其实早已写好。全球航空市场的价值巨大,空客显然不希望再有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这是商业竞争中的常态。但当竞争超越了产品本身,这种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去年八月,EASA的团队曾访问上海,他们的反馈非常积极,甚至认为可以准备进行验证试飞。当时大家都以为2025年C919可以顺利完成认证,商飞内部也曾对外透露这一消息,想让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客户更加放心。但最终,来自科隆总部的一纸冷水彻底浇灭了这些期待。EASA的执行董事吉勒梅在采访中透露,由于疫情耽误了进度,他们必须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每一步的验证,从设计到部件测试,再到试飞,都需要按照计划进行,无法省略任何步骤。 外媒分析,这意味着C919最快也要等到2028年,最晚可能要到2031年才能获得认证。这并非仅仅是技术审查的问题,许多人认为这是商业上的拖延,欧洲的市场几乎已经关闭了。事实上,这个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早在2024年,EASA就多次修改了审查标准,供应链、座椅防火等项目的数据要求不断增加,标准也越来越复杂,这些现象早已被人注意到。令人费解的是,波音737 MAX在复飞后才两年就轻松通过了认证,而C919从一开始就遇到如此重重的困难,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这场战争的核心是规则的定义权。EASA和FAA的认证都具有相似的影响力,获得其中一个认证就意味着可以进入80多个国家的市场。这份认证的含金量极高,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空客总部位于法国图卢兹,欧盟的大楼则位于布鲁塞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无比。大量游说报告和经济影响评估表明,一旦C919进入市场,亚洲市场可能会损失300架订单。西方国家总是说统一标准保障安全,但是这些标准究竟是为了谁定制的呢?他们的技术被认为是世界最先进的,因此他们的标准也被视为全球通用的标准。 C919的部分发动机仍然依赖于西方供应商,像霍尼韦尔等公司的一些数据和技术会被卡住,这也导致了审查的拖延。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于规则和未来市场主导权的博弈。面对这种局面,商飞没有任何抱怨,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提升自身的能力上。为了应对这道高墙,中国正在积极锻造自己的技术实力。 首先,国内庞大的市场就像一块坚固的盾牌。中国有14亿人口,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4亿人次,年增长率为7%。如此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持C919的需求。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东航、南航和国航,已经订购了超过1000架飞机,每天的航班几乎满座。2025年元旦,东航开通了上海到香港的航线,机舱内响起欢迎乘坐国产大飞机的广播时,乘客们热烈鼓掌,这无疑是对国产大飞机的市场认可。 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商飞可以更安心地进行发展。欧洲市场暂时关上了大门,但我们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的运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才是最稳固的后盾。接下来是利剑,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突破困境的关键。C919目前使用的是CFM的LEAP-1C发动机,由美法合资生产,这样就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去年五月,美国商务部突然暂停了对商飞的出口许可,理由依然是担心技术外泄。生产线一度停滞,直到今年上半年才交付了5架飞机,远低于计划。此时,通用公司和赛峰公司都急得不行,因为这笔生意有几十亿美金的交易,违约金同样巨大。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依赖他人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利剑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幸运的是,我们的国产发动机计划没有停滞不前。长江1000A发动机自2023年起就开始在Y-20平台进行试飞,且试飞效果超出了预期,推力、油耗等性能都已达到预定标准。 从长远来看,国产发动机将使C919完全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需要依赖外部供应商。如果断开了供应,我们可以换上自己的心脏,虽然会增加一些挑战,但也避免了外部的束缚。商飞正在浦东的二期厂房加紧建设,目标是年产50架飞机。工人们三班倒,生产线灯火通明,2025年交付30架的目标依然坚定。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最锋利的剑。 在欧洲市场暂时停滞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已经向中国的大飞机投下了支持的票。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市场已经热起来了。印尼的TransNusa航空公司已经在运营中国的ARJ21支线客机,现如今他们也对C919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文莱的GallopAir也早已签下了15架C919和15架ARJ21的大订单。文莱民航局更是直接承认了中国的适航标准,意味着交付临近。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航空公司也纷纷参观了浦东的生产线,表示对C919非常看好。 越南也在2025年3月迈出了重要一步,建议直接承认中国CAAC证书的效力,等同于FAA认证。越南民航局更是在4月正式批准C919在该国进行试飞,意味着订单的机会正在悄然打开。 东南亚国家热情的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C919的性能优越,飞行小时数已超过2万小时,故障率低至0.01%,安全记录亮眼。其次,东南亚国家的机队普遍老化,急需新型飞机。更重要的是,引进C919还能有效压低欧美供应商的价格,提高谈判的议价能力。 中东市场同样表现出浓厚兴趣。2025年11月17日,C919在迪拜航展上首次亮相,这一展示吸引了大量关注。中东客户纷纷对这架飞机进行了详细了解,商飞表示,预计到2026年就能开始交付海外订单。这一事件被路透社报道,标志着中国大飞机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当欧洲还在犹豫时,其他地区已经做出了实质性回应。通过技术交流和联合审查,中国CAAC的认证影响力正在逐步覆盖20多个国家。C919并非是一架赔钱货,它有着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和不断开拓的海外市场,未来市场将越来越广阔。 未来的天空,虽然欧洲的拖延会造成短期障碍,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恰恰是我们最好的磨刀石。它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也加速了我们在自主技术上的进程,让未来的天空增添了全新的可能性。 长江1000A发动机明年就能开始装机验证,后年有望获得认证。届时,C919将完全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航空工业的独立性将更强。宽体客机C929也已经进入风洞测试阶段,预计2030年首飞。当C929腾空而起时,全球航空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航空工业正从窄体机向宽体机、从单通道机型向双通道机型迈进。当C929也翱翔天际时,全球航空市场的格局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的竞争,将是标准生态的竞争,谁能够制定更加开放、经济且有利于产业链发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