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科技民企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升期。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复朗施)在董事长崔建勋带领下,以硬核科技为基石,成功突破产业化瓶颈,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但对于复朗施这样的新锐科技企业而言,市场拓展的道路并非坦途。崔建勋坦言,企业曾面临两大挑战:实验室成果的“工程化放大”难题,以及市场对国产高端新材料的信任瓶颈。“我们自主研发的EEM电爆法核心技术装备,实现了金属纳米材料从实验室克级到产线吨级的跨越,做到‘样品即产品’的极致稳定性。”技术硬实力是打破信任困局的唯一钥匙,目前,复朗施已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产品成功进入新能源、半导体、金属3D打印等高端供应链,海外营收占比突破30%,践行了“在中国研发,为全球创新”的发展模式。
展望“十五五”,崔建勋对纳米科技赛道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纳米材料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量子点材料、高纯靶材等细分领域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0%,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美元。为此,复朗施制定了“技术纵深+应用广域”双轮驱动战略:纵向攻坚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前驱体等“卡脖子”领域;横向拓展生物医学纳米制剂、柔性电子等新兴赛道,打造“纳米+”定制化解决方案平台,为千行百业赋能。“我们要做的不是单一产品的供应商,而是全产业链的创新伙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层面,指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谈及“十五五”时期的技术研发目标,崔建勋亮出了明确的“攻坚清单”:“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突破三大纳米级‘卡脖子’技术。首先是突破2纳米及以下金属纳米粉体的批量制备技术,将现有成本降低50%;其次是攻克第三代半导体用高纯纳米涂层技术,纯度达到99.9999%(6N级);最后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相容性纳米载体制剂技术。在应用场景拓展上,重点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碳中和材料、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三大前沿领域,让纳米技术真正走进生活,惠及千家万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复朗施发起的“青年科学家创业计划”,重点打造“研发支持+产业化辅导+中试资源共享”全链条模式,让科学家们既能专注技术突破,又不必为产业化发愁。“为留住顶尖人才,我们将继续构建‘价值认同-长线激励-开放舞台’的闭环,既要用‘科学家变股东’的机制让人才分享创新红利,更要给他们提供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舞台,让一流人才在中国也能做出世界级成果。”
作为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家代表,崔建勋深知中国纳米产业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离不开全行业的协同发力。“当前行业存在‘重复研发’的困局,很多企业在低水平领域互相竞争,浪费了宝贵的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就像做豆腐,有人种好黄豆,有人磨好豆腐,各司其职才能提高效率。”为此,他呼吁组建3-5个国家级产业创新联合体,集中行业优势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倡导技术领先企业和规模领先企业共同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让中国纳米产业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优势”,共同把产业蛋糕做大。“只有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中国纳米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复朗施始终坚持“向善而兴”。“合规经营,不仅是我们稳健前行的‘护身符’,更是开启全球高端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它使我们赢得了北美及欧盟等十余个主要发达国家客户的信赖,海外客户续约率高达85%。今后,复朗施将继续把ESG理念融入企业基因,比如将技术研发与‘碳中和’、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深度融合,通过‘负责任创新’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我们正处在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跃迁的历史机遇期。纳米科技虽体量微小,却蕴含着撬动万亿级市场的巨大能量。”对于“十五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特别是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崔建勋充满期待:“我坚信这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从‘供应链备选’走向‘主流市场首选’的关键五年。期待我们这一代科技创业者能够通过‘协同创新’,共同将中国纳米科技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极。我们要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牢记‘材料强国’的使命,一起为中国的硬科技崛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