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铠甲”守护能源生命线安全
创始人
2025-11-24 21:20:45
0

来源:中国能源网

在广东惠州某大型石化基地的拆解项目现场,无人机一边飞行一边在读取环境数据,智能机器狗在复杂环境中爬行扫描,仅用数分钟就锁定了残留危化品的位置。最终,该项目作业人员从常规的50人减至30人,工期反而缩短了三分之一。智能拆解的背后,正是海江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海江集团”)用一套由“智慧大脑”操控的远程智能装备,为这场硬仗赋予的全新安全内涵。

在工业血脉的更迭中,无数老旧炼油、化工装置正因技术迭代、用地紧缺、能耗过高或环保不达标而步入生命终点。它们的拆除,本是一场充满高风险、高污染的硬仗。从“智能拆解者”到“生命守护者”,十年深耕拆解领域的海江集团把一场场硬仗变为胜仗,并悄然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从“人海战术”到“远程手术”

“过去拆一座120米的火炬,需要10个工人系着安全带,在百米高空与动火作业为伴,奋战整整20天。”海江集团董事长刘海江的记忆里,还深刻着传统拆解现场的惊心动魄,“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2014年,27岁的刘海江创立公司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高风险、强依赖人力的行业状况。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他,立下了“用技术重塑行业安全标准”的誓言。

方向已定,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2017年,海江集团投资近1000万元,专门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攻关智能拆解技术。“最初的尝试就像婴儿学步,”刘海江回忆道,“我们购置了多台机械设备进行重新组装,试图研发出新的智能操作系统。”但在该的远程操作研发过程中,出现了3秒的延时又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为了抹掉这3秒的时间差,海江集团的研发团队与通信公司、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在长达数月的攻关期里,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他们自主研发出现场环境采集、挖掘操作分析、通信状态测试、遥控发送分析等核心模块,进行了上百次算法迭代。

转机随着中国5G商用的东风而来。当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的消息传来,刘海江团队第一时间将设备的通信模块从4G升级为5G,并进行了深度的适配性调试。就是这次关键的升级,将每台设备的操控延时从2—3秒降至0.1—0.2秒,实现了“指令即动”的精准控制。

这套历经3年打磨的5G远程操作系统,配合AR+AI实景指挥平台,彻底改变了产业生态。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全国上百个大型工业拆解项目,累计减少高危作业人员上万人次,真正实现了从“人海攻坚”到“远程手术”的产业升级。

技术积淀在应急救援中守护生命

如果说智能拆解是海江集团的主业,那么2021年组建应急救援队的决定,则让他们的技术积淀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迸发出了更为炽热的光芒。

这个决定的背后,是刘海江对技术价值的更深层次思考:“我们开发这些智能装备的初衷,就是要让每一个工作者都能平安回家。这个理念不应该只局限在拆解现场,更应该延伸到每一个需要守护生命的时刻。”

2022年某化工厂爆燃事故的救援现场,成为这一理念的最佳印证。当时,接到求援电话的刘海江亲自带队,携带着最新研发的应急救援装备星夜驰援。现场情况比想象的更严峻:毒烟弥漫,能见度不足五米,泄漏点位置不明,传统的救援方式难以展开。

关键时刻,搭载红外热成像的侦察机器人率先突入核心区域。这些装备着特种防护外壳的“钢铁战士”,穿越了浓度超过警戒线多倍的毒烟区,快速精准定位了泄漏点。

“当时现场的温度和毒气浓度都在持续上升,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刘海江回忆道,“通过我们的AR实景指挥平台,救援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安全路径和风险提示,最终成功进入核心区完成了带压堵漏。”

当指挥部宣布“所有人员零伤亡”那一刻,所有技术攻关的艰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当时,刘海江轻抚着机器人外壳上被高温灼伤的痕迹,动情地说:“这些设备的价值,就在于让每个救援人员都能平安回家。”

如今,海江集团已在北京、上海、惠州、沧州建立了四大智能指挥中心和应急储备仓库,形成了多级联动的一体化协同作战应急指挥系统。"我们要为地方应急救援提供平台信息共享的‘智慧大应急’方案。"刘海江表示。

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安全网络

面向未来,海江集团还有更宏大的发展蓝图。在他的规划中,未来3年,5000万元研发资金将注入新一代智能环保装备,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数字化应急网络。“每一个风险点都将嵌入智能‘神经末梢,”他斩钉截铁地说,“危化救援零伤亡不是口号,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这个宏伟蓝图背后,是海江集团独特的创新哲学。自企业创立之初,他就立下铁规——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这笔被内部称为“科技军费”的投入,不仅支撑起了智能机器人等核心装备的迭代,更催生出独特的创新生态。善用“外脑”,海江集团与多家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技术快速落地。

目前,海江集团正在全国深入开展“一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于河北沧州、上海金山、广东惠州精心布局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全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每个基地都各有侧重:沧州基地专注炼化装置拆解技术迭代,上海中心攻坚化工园区数字孪生系统,惠州实验室则主攻海洋平台应急装备研发。

更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雄心的,是“2030年将免费救援服务覆盖全国80%危化品重点区域”的计划。这意味着未来在东海沿岸或西部能源基地,任何突发险情都可在30分钟内调动最近的智能装备集群前往处置。这种布局已然超越了一般企业的商业边界,展现出行业基础设施的雏形。

“环保产业的突围,必须靠硬核技术说话。”刘海江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核心坚持。截至目前,集团已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参与了《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指南》的制定,从行业标准的追随者成长为制定者。

从智能拆解的开拓者,到生命安全的守护者,海江集团的征程印证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真正的创新,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守护价值。那些操控台上逐渐减少的加班时长,事故现场更多归来者的笑容,正是对“科技向善”最美好的回应。

展望未来,刘海江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产业综合服务商。持续深化6G通信技术应用、扩大智能装备矩阵、强化社会责任,将京津冀应急救援储备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在这条用技术创新守护工业安全的道路上,海江集团正用自己的方式,筑起一道智慧的安全防线。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王海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破10000000!史上最快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基金报)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加速从技术研发迈向市场应用。近日,阿里巴巴旗...
消息称华为Pura系列有望切直...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日发文称,Mate80 系列全系 3D 人脸...
第十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 吴旻玥)11月22日,第十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用“智能铠甲”守护能源生命线安... 来源:中国能源网 在广东惠州某大型石化基地的拆解项目现场,无人机一边飞行一边在读取环境数据,智能机器...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数字...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 题: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数字地图”构建“一张网”监管体系 新华社...
精英汇聚!CIGRE首场青年工... 11月17日, 由中国南方电网与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共同策划的国际青年工程师实习交流活动,...
消息称Marvell、联发科考...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台媒《电子时报》今日报道称,台积电 CoWoS 先进封装产能持续紧...
重磅!中国将寻找第二颗地球 据央视新闻,记者从今天(11月24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
中国将寻找第二颗地球 新闻荐读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四颗卫...
阿里千问下载量一周破千万!中国...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刚刚,阿里巴巴公布一则最新数据:其上周发布的AI助手“千问App”,在公测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