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今日消息,都亨同志治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布讣告,我国空间环境和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主任都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5 年 11 月 24 日上午 5 时在北京逝世,享年 90 岁。
都亨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 2025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五)上午 10 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IT之家从官方介绍资料获悉,都亨先生 1935 年 3 月生于上海,1954 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在校期间师承赵九章先生,转入空间物理专业,1965 年研究生毕业。1965 年至 1995 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简称空间中心,原地球物理所二部、应用地球物理所、空间物理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研究。
都亨先生曾任空间中心副主任、载人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科工局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专家组首席专家。
都亨先生作为我国空间环境研究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主持包括“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 10 余项。“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牵头核爆炸高空物理及导弹相关物理研究,为国防科技奠定基础。
1966 年都亨先生主导“东方红一号”卫星辐射防护研究,使该卫星成为世界最早考虑辐射防护的卫星之一,参与编纂《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
1989 年都亨先生牵头完成我国首部空间环境顶层设计报告《空间站外环境和空间物理概念研究报告》。作为负责人,主持研制发射“大气一号”、“大气二号”气球卫星,主导“实践四号”卫星研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推动建立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分系统。
都亨先生是我国空间碎片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1987 年, 在“863”计划论证中,他率先将空间碎片列为专题研究方向,开创了我国空间碎片研究的先河。
2000 年,都亨先生担任国防科工委“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专项”专家组首任组长,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牵头制定《2000-2005 年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搭建起系统性、前瞻性的发展框架;2005 年,他提出的空间碎片三大工程发展目标,更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纲领,为我国空间碎片领域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
都亨先生心怀祖国、对党忠诚、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务实严谨,师德高尚、甘为人梯,毕生从事并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空间环境和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